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
摘要: 要求我们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思考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不能只考虑发展而不考虑治污,不能只顾着本地而不管周边区域,更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发展的包袱和障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依托“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应用各种媒介手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2015年6月5日,开通“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仅3个月就接到6千余条举报信息。

记者:这些成就还是挺让人振奋的。但不可否认,环境治理还须下大力气。在您看来,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陈吉宁: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题长期累积叠加,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环境质量差。以公众比较关注的大气环境质量为例,虽然总体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2014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161个城市中,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90.1%,重污染天气仍频繁发生。2015年11月初开始,东北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这既有不利气象条件的原因,也说明我们的污染治理还很脆弱。空气重污染的成因很复杂,相关科技支撑还有待加强。与此同时,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不及时,一些城市存在前期预警不到位、应急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社会反响很大。

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国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左右。要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这些污染物排放总量至少要下降到百万吨级水平。与此同时,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更趋复杂。一些没有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在持续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生态受损严重。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以上。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40%)。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长江中下游的野生中华鲟,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几千尾减少到仅存百尾左右,野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化工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主要以基础化工为主,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布局总体呈现近水靠城的分布特征。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今年前三季度,我部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65起。特别是天津“8·12”爆炸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安全意识必须始终牢记,环境安全防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区域环境分化趋势显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一些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部分环境质量出现好转态势,但中西部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工业集聚发展阶段,很大程度上仍在复制东部过去的发展模式。从项目环评审批的情况看,中西部地区重化工项目投资持续攀升,相关产业自东向西转移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如果处理不好,西部有可能重复东部一些地区污染严重、生态受损的状况。西部是中国的生态屏障和“水塔”,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监管能力弱,一旦出问题,将会是灾难性的。

正确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记者:“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目前看来,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要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吉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是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及后发优势,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道路,各种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是在一二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快的速度、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大,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难度前所未有。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相比国际上一些国家,我国是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美国提出PM2.5控制时的1996年,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煤炭、工业能耗占比仅为20%、7%左右;而我国2011年提出PM2.5控制时的人均GDP为5400美元,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4%,工业能耗占70%左右,能源和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较大,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更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也在增多,解决的难度在加大,改善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在增加、边际效益在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我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也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能够为事关人类发展与安全重大问题的解决投入更多力量,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记者:在您看来,“十三五”期间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陈吉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也在积极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三五”环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突出问题导向。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的成效最终体现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从质量改善这个核心出发,才能厘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突出百姓期待。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环境治理成果,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三是突出系统科学治理。当前环境问题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取得好效果。以改善质量为核心,可以更好地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实现质量的关键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

实现“十三五”的生态环境目标,难点在于,我们仍是在快速发展和转型中破解环境问题,所以实现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对应的环境目标,不能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融合在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委和政府要共同做好环保工作,各部门都有环保的责任,发展、工业等部门都有保护的责任。你不能一讲环保就是环保部门的事,你只管GDP,现在你在要GDP时,也要考虑GDP是黑的还是绿的。如果地方经济和环保“两张皮”的问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很难解决。必须把这个责任有效地落实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同时还要推动每个人的环保自觉。

要平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经常讲,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了经济,这同样不算本事,最后也会伤害环保。当然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前者。一定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讲两点最终对经济和环保都有好处,只讲一点,对经济和环保都没有好处。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关键是要扭转发展的传统惯性模式,增强转型的决心和勇气。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让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要改变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处理好“长痛”和“短痛”的关系。不能把环境和发展对立起来,事物都是两面的,越不关心环境,就只能粗放式发展,粗放式发展总有一天会被历史淘汰,与其被动地淘汰,不如积极应对。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

上一页  [1] [2]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