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变化导致--部分中草药面临生存危机
[内容预览]
| 2006-9-4 11:16:11中医中药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科技下,中医中药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美容、化工等诸多行业。但是,作为中医中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材,却因现在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频发等因素,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部分野生药材已灭绝,像位于淮河上游的旱半夏、焦半夏、汝半夏等,这些药材的昔日辉煌恐怕只能在史书上才能找到记载;工[阅读全文]
-
张家口北关村脱贫致富 走上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路
[内容预览]
| 2006-9-3 13:56:56“1+1+1+1>4”,8月初,在康保县北关村,村民用自己脱贫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破解了这道算术题。 该村运用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结合生态移民工程,从建设经济园区破题,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畜、菌、菜链式循环经济,创造出了“1+1+1+1>4”的效益,仅仅3年多的时间就成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年人均纯收[阅读全文]
-
防止环境继续恶化 生态补偿机制有望获立法突破
[内容预览]
| 2006-9-3 10:54:11自然保护区域法可能涉及生态补偿问题 法制网北京9月2日讯记者郄建荣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看来,生态破坏的经济根源是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因此,在日前召开的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上,他就发表观点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当在法律实施上有所突破,而目前,全国人大环资委正在起草的自然保护区域法就有可能把生态补偿问题作为重要的法制制度确定下来。 &[阅读全文]
-
青海玉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呈现五大亮点
[内容预览]
| 2006-9-3 9:41:40青海新闻网讯 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屏障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全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造林绿化成效斐然。通过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8万亩,封山育林[阅读全文]
-
绿色变奏曲
[内容预览]
| 2006-9-3 9:03:19右玉绿了,被誉为塞外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130多万亩的森林面积和灌木丛、绿草地,使全县的林草覆盖率达到5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为此,右玉县多次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全省生态绿化建设先进县。 右玉人没有因此而陶醉,他们要谱写更加动听的乐章,两届生态健身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右玉。县委书记赵向东说:“右玉绿了,但还没有富起来。我们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励精图治,确立[阅读全文]
-
哭泣的胡杨林在恢复生机
[内容预览]
| 2006-9-3 9:01:44“活着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这是人们对沙漠上一种稀有珍贵植物品质的高度概括。这种植物叫胡杨树。 胡杨树亦称胡桐树,属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它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沙漠植物,它不仅耐盐碱,而且抗干旱,在地下水位低于3米的中度碱化土壤中均能茁壮生长,必要时,它还可通过树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维持生命。 千百年来,胡杨树在戈壁沙漠上不仅起着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而且也向世人昭[阅读全文]
-
京城绿化 野草开禁
[内容预览]
| 2006-9-3 6:31:55■在雨水的滋润下,昔日土地裸露的永定河道今夏成了草原 ■摄影/元英 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提出北京要充分利用野生植被对待野草不能简单铲除 本报讯 北京要给蒙受了几十年不白之冤的野草“平反”,野草将与城市人工草“享受”同等待遇。昨天,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该局在制定的《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明确提出,北京要充分利用野生植[阅读全文]
-
“蓝色空间”绽放北京海洋馆 生活垃圾化身美丽雕塑
[内容预览]
| 2006-9-3 2:18:19随着一尊高2.5米、重200多斤的白色雕塑被揭掉“红盖头”,第五届“蓝色空间”雕塑展近日在北京海洋馆和观众见面了。和一般的雕塑展不同,这77尊雕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废弃物品、生活垃圾制成的。展览将持续到10月中旬,免费向观众开放。◇展览全球海选77件雕塑废旧电线做成人形、废弃钢铁做成“挖土机”……正在北京海洋馆绿地上免费向游人展示的77件雕塑,以其新颖的材料、引人深思的寓意吸[阅读全文]
-
绿色广东战略初见成效
[内容预览]
| 2006-9-2 16:17:35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在经济高速增长14.4%的同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首次分别下降了1.1%和2.9%。“绿色广东”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广东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呈现出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2.8万吨,比2005年同期减少了1.9万吨,下降了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2[阅读全文]
-
预计九月全国降水少气温高 川渝旱情难缓解
[内容预览]
| 2006-9-2 13:49:4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重庆、四川、江南东部等地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小洋 摄 中新网9月2日电 9月1日,中国气象局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预计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重庆、四川、江南东部等地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发言。他指出,预计9月[阅读全文]
-
上海:重点关注能源水资源
[内容预览]
| 2006-9-2 13:48:24本报讯(记者章迪思)昨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沪召开。根据会上透露的2006年度工作要点,下一阶段双方合作将重点关注能源、水资源、先进制造业、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进一步提高院士咨询的层面。 为了提高工程院院士决策咨询质量和实效,2006年度的咨询工作将以崇明生态岛、世博会、临港新城建设等具体项目为支撑,同时启动对以往咨询项目的后续跟踪,如上海天然气合理使用情况等。为[阅读全文]
-
广东实施湿地保护条例 汕头湿地列国际示范区
[内容预览]
| 2006-9-2 13:45:29新华网汕头9月2日电(刘文钊)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目前,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项目已付诸实施,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的申报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9月1日,《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的适时出台,不但意味着我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将有法律保障,而且将进一步促进汕头市湿地项目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汕[阅读全文]
-
节能环保标志性项目“绿色煤电”工程落户滨海
[内容预览]
| 2006-9-2 10:42:03投资22亿元、年发电15亿千瓦时、年销售收入7.5亿元的节能环保项目———25万千瓦级IGCC示范电站及绿色煤电技术国家实验室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昨天,市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就建设“中国绿色煤电示范工程”签署框架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栋梁,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乌若思出席。 IGCC发电技术是目前被验证的、能够工业化的、最洁净的高效煤炭发电技术,是未来先进的煤基能源多联产系统的重要基础。绿色[阅读全文]
-
牤牛河污染等六大案件被挂牌督办
[内容预览]
| 2006-9-2 9:25:35本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李禾) 8月20日,吉林省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将10吨废液倒入松花江支流牤牛河,造成该河二甲基苯胺超标。“牤牛河污染案被列为2006年第二批挂牌督办案件。”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公布了由环保总局、监察部联合挂牌督办的2006年第二批6起环境违法案件。 这6起挂牌督办案件除了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阅读全文]
-
山东省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内容预览]
| 2006-9-2 8:27:42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燕永清徐教连)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在已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山东省委、省政府最近确定,以东营为主战场,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此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乃至整个鲁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记者从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暨经济合作恳谈会上获悉的。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将迎来大规[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报告认为: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取得进展
[内容预览]
| 2006-9-2 0:36:17长江三峡三期移民工程终验9月1日在重庆结束,环保总局出具报告认为,三峡库区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报告认为,三峡库区城镇和沿江重点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到今年6月底,三峡湖北、重庆库区13个区县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沿江重点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成18个,14座垃圾处理厂已经[阅读全文]
-
碧水绿岸亲近自然 西宁建成15公里“绿色走廊”
[内容预览]
| 2006-8-31 20:25:29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我市以治理湟水西宁段及其主要支流为重点,全力打造湟水南北两岸“绿色走廊”,为市民营造一个“碧水绿岸、亲近自然”的城市休闲活动空间。截至目前,城区内已建成“绿色走廊”约15公里。 湟水在我市境内约20公里,在此,北川、南川等支流先后注入湟水,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湟水存在污染严重等问题。2002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经相关部门勘测规划,我市境内需要治[阅读全文]
-
中国生态旅游将坚持“保护第一”原则
[内容预览]
| 2006-8-31 14:53:06新华社消息:中国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 这是记者31日从中国国家旅游局获悉的。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他指出,今后,中国将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普及和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环保知识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把加强旅游者文明[阅读全文]
-
科学时报: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无关
[内容预览]
| 2006-8-31 14:33:179月1日,本该是学生们背起书包去上学的日子,可重庆市的500万师生却因为高温而延期开学。正当重庆市民苦于持续的酷热天气时,“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川渝高温大旱”这条火上浇油的消息,在重庆市民甚至国内外很多媒体中间掀起波澜。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无关。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盆地出现了[阅读全文]
-
40部法规明实施 关乎公众健康和安全
[内容预览]
| 2006-8-31 14:23:03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田雨、陈菲)9月1日起,一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正式施行,涉及教育、环境、安全、保险等领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法律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义务教育法在以下5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