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砂产业初步形成 沙漠有望变害为宝

Eedu.org.cn 作者:张哲    资讯来源:经济观察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哲 4月21日,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秦益生在中关村砂矿业沙龙上表示,以沙漠中沙子为基础的砂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中国人均拥有的30万吨黄沙的劣势将转变为丰富的沙资源优势。

  “我非常看好砂产业的市场前景。”秦益生表示,砂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利用中国广泛的沙漠资源,对沙子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变害为宝,“我们已经实现了以沙精铸、以沙增油、以沙治水。砂产业是绿色可循环的生态产业。”

  “这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沙子是不同的。”国内治沙专家钱学森沙产业基金会副理事田玉钊是砂产业概念的创始人,也是钱学森治沙理论的实践者,“钱老在1984年就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理念,利用沙漠中的阳光来发展农业,现在,这一理论已经西部地区开花结果。酒泉地区上万亩的葡萄种植园就是最好的印证。”

  对于如何诠释砂产业,田玉钊则表示,“利用沙子,体现沙子的自身价值,我们为了和钱老的沙产业有所区别,特意提出了砂产业的这一说法。以砂产业为基础,我们可以在农业、建筑、生态等领域进行广泛的使用。

  据秦益生介绍,目前砂产业已经在生态建筑、家居、节水农业、沙漠和盐碱地治理、精确铸造、油气增产、雨水利用、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食物短缺危机越来越近的时候,砂产业的出现为人类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提供了契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砂本身具有高渗透率和低蒸发率的特性,经过化学和物理处理可取得非常好的节水、保水、集水作用,可以利用砂建设大型地下水库,在农业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

  梅旭荣表示,中国仅有18亿亩的可耕种田地,而却种植着接近世界农作物产量40%的粮食和蔬菜,土地的使用已经相当饱和,“我们必须要发展工厂化和无土化农业,利用砂的非常强的水吸附能力,将作物栽培到富含水分的沙之中,可实现这一目标。”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