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我国学者首次发现苏门答腊兔起源于中国西南

Eedu.org.cn 作者:魏艳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7

 中华苏门答腊兔(新种)左下颌骨

 俄罗斯科学家拍摄到的现生苏门答腊兔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研究员等近期发表论文披露,我国学者首次发现苏门答腊兔化石种类,为苏门答腊兔的系统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数据, 对揭秘这类兔的起源及探讨东南亚地区第四纪期间哺乳动物扩散事件以及古生态环境变迁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这篇由金昌柱研究员担任第一作者撰写的题为《苏门答腊兔化石种类在东南亚地区的首次发现》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8期。文中指出,2007—2008年间,北京大学广西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人员联合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在广西崇左发现了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的新层位。经系统发掘,采集到数量颇多的巨猿、似人似猿、猩猩、长臂猿、武陵山大熊猫、中华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双齿尖河猪、凤岐祖鹿、中间猪尾鼠、拟低冠竹鼠、硕豪猪、先社鼠、拟爱氏巨鼠等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特别发现了一件苏门答腊兔下颌骨标本。
 
金昌柱研究员等通过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苏门答腊兔的起源中心应是中国西南地区,然后扩散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等其他地区。中华苏门答腊兔的发现将为探讨东南亚地区晚新生代哺乳动物扩散事件、古生态环境变迁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化石依据。
 
据悉,苏门答腊短耳兔(Nesolagus)俗称条纹兔,是现生兔形类乃至哺乳动物门类中种群数量最稀少的世界濒危动物之一,现生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及老挝、越南的长山山脉。由于以前没有化石材料,该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个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