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极端天气对高寒草甸土壤生态的影响
12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发布了极端天气对高寒草甸土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高寒草甸土壤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酶、矿化等关键过程和功能对百年水平的极端干旱有较强的恢复力。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极端天气由于其气象统计上的极端性,可能突破生态系统弹性临界值,产生与趋势性气候变化截然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极端天气效应研究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和应对的关键,日益成为生态学家热切关注的研究领域。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志远在孙庚青年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如何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生态过程和功能。研究发现,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酶、矿化等关键过程和功能对百年水平的极端干旱有较强的恢复力。
同时,研究发现,极端事件的发生时间对其效果有显著影响,发生在春季的极端干旱对群落生产力有最显著影响,而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的极端干旱对土壤过程影响更为明显。
该项研究还证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极端干旱的生态效应;在夏季植物与微生物对水分、养分资源争夺最激烈的时期,极端干旱对土壤过程的生态效应最为明显。
据了解,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了《植物和土壤》(Plant and Soil)上。(记者 胡敏)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