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成果可期 全球协定或难出炉
北京时间12月11日(当地时间10日),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即将落幕。在会议“冲刺阶段”,进入首脑级对话阶段的与会各方,仍在积极协调立场,以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协议,以此促动整个联合国气候谈判框架继续向前推进。
出台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定,一度是国际社会对坎昆会议的最高期望,但因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仍远未消散,加之日本等经济体强硬坚持其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期限的立场,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定已难以在坎昆会场上出炉。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9日在谈判期间表示,对于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是否成功、是否在前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否坚持和继续是重要标志。《议定书》是整个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唯一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文件,必须坚持,这是全世界各国努力做出的决定,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没有道理自我否定”。
正因为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立场难以调和,在当地时间12月9日的首脑级对话中,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呼吁与会经济体力争就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弃长期目标”。
目前,包括减缓热带地区去雨林化、关注小岛屿和最贫穷经济体生存问题在内,坎昆会议有可能达成的最关键议题是对“气候基金”规模及资金来源等问题的确定。去年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曾对气候基金细节有所确定,但经济复苏状况难尽人意的发达经济体在坎昆拒绝践诺。为此,联合国融资顾问团于本周早些时候提出新方案,其中所包含的资金来源包括征收金融交易税、向国际海运和航运征税、碳关税等。该方案得到了发达经济体的认同。
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指出,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发达经济体要提供快速启动资金和长期资金支持,援助发展中经济体应对气候变化。这些资金支持可以实现,发达经济体应尽快寻求各种途径集资。
在9日的会议中,英国被要求针对容易造成污染的工业及煤炭、天然气及石油等能源行业上缴150亿英镑(约合236.3亿美元)的环保税,并在2020年向气候基金贡献15亿英镑资金,这些要求被认为将在坎昆会议成果中得到确定。
世行行长佐利克还于9日宣布建立“市场准备伙伴基金”,以资助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技术、政策和制度干预在内的各种碳市场举措。该伙伴基金获得澳大利亚、欧盟、挪威和美国共2500多万美元的资金承诺,德国、日本和英国也表示了提供资金支持的意向。该伙伴基金的目标是筹集一亿美元,预计2011年初开始运作。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