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淘宝" 借助现代科技将废物"变废为宝"
剩饭变肥料
建立“餐桌循环经济链”
每天,在距离上地地铁站不远的一家微生物资源循环处理中心,一辆印有BGB字样的货车都要从这里进进出出六趟,将区域内二十多家餐馆饭店的垃圾回收,原本汤汤水水的餐厨垃圾,在6个多小时的高温发酵后脱胎换骨,变成一种金黄色的粉末,这是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的微生物菌肥。
这种借鉴日本利用生物菌分解残羹剩饭、将之变为肥料和饲料的做法,被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并研发出适合中国高油高盐食物的生物菌。“这种技术就像乳酸菌能把牛奶变成酸奶一样,在残羹剩饭中加入生物菌高温发酵,8到10小时后,剩饭就变成了肥料。”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2008年,这种从剩饭中提炼出来的菌肥曾应用于50亩草莓大棚,不但草莓口感和产量都有很大提升,而且莓农头疼的重茬病也没有了。2009年,覆盖了5000亩草莓大棚。虽然每亩成本增加200元,但平均亩产增长800至1000斤,产量提高了30%。
这种从剩饭中提炼生物菌肥的技术还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显身手。把奥运村的餐厨垃圾变为微生物菌肥,然后把用这些微生物菌肥种出来的草莓等水果再提供给奥运村,形成一条完整的“餐桌循环经济链”,成为科技奥运的一大亮点。
等离子体裂解炉
“吐”出来的全是宝
一人多高、浑身长满“触角”的大炉子,身上连接着数条粗细、长短不一的交流电极、冷水管和一个比双开门冰箱还大的专用变压器。这就是“吃”进垃圾、“挤”出燃料的等离子体裂解炉。
它最爱“吃”一些已经滤掉了餐厨垃圾和砖头土块后的生活垃圾,以纸张和塑料制品为主,胃口最大时每天可“吃”5吨垃圾。
炉温瞬间可以达到1200多摄氏度,在等离子体的高温下,垃圾分子会迅速彻底分解,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会成为液体排出,冷凝后形成固态玻璃体,可用作建筑材料;而产生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其中含有的二恶英和酸性气体都会被“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这合成气体可是宝,不仅能带动内燃机等高效发电设备,经过分离、提纯后,还可用于生物制乙醇等绿色液体燃料的生产。结合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合成气还能生产柴油。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小有成果,并已在四川自贡、陕西咸阳建成实验生产线,用于危险废物的处理。
塑料变纤维
5个塑料瓶能做一件T恤衫
北京奥运会时,曾向各代表团免费发放一种特殊的T恤衫。每件T恤衫是用从5个500毫升装的塑料可乐瓶中提取的纤维,再补充一些棉纤维做成的。
塑料瓶的材质塑料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腐烂,变成垃圾后,日积月累会严重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据再生PET行业的科学家介绍,不降解的废弃塑料瓶经过清洗粉碎可制成细如米粒的塑料切片,然后将这些切片利用“原液着色技术”加工成彩色纤维。纤维再纺成纱线,纱线织成布料,布料变成衣服,“原液着色”技术突破了印染行业的传统工艺,解决了印染行业大量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利用这种技术,从5个塑料瓶中可以提取足够制成一件大号T恤的纤维;10个750毫升的瓶子中含有的纤维足够一件滑雪衫的内填充物;30个一公升的瓶子可以做一件毛线衫;54个塑料瓶可以做出1平方米的地毯。
目前,废旧塑料瓶循环再利用技术已在本市应用。
RDF燃料棒
不但是燃料,还可用来融雪
将垃圾中不能燃烧的金属、玻璃等分拣出来后,把废纸、塑料等可燃物质,经过破碎、分选、干燥、混合添加剂及成型等程序,即可制成直径15mm,长度50mm,粉笔形状的固态废弃物衍生燃料(RefuseDerivedFuel;简称RDF)。
RDF燃料由制造厂从一般垃圾中分拣出废塑料、废料渣、木屑等,经过破碎、干燥、压形、固化,制造过程严防二氧化物的发生,制成无害固体燃料。主要特性为大小均一、热值高而均匀、燃烧稳定、低污染、不产生臭味、且易于运输及储藏,常温下可储存达6至12个月,不会腐败,可直接作为机械床式锅炉、流体化床锅炉及发电锅炉等的主要燃料或与燃煤混烧。
RDF除了可以作为燃料,也可用于发电,甚至还可以用来融雪。
这项技术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快,它也将被本市引入,应用在生活垃圾处理上。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