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发一项利用藻类防治荒漠化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中国荒漠地区具有丰富的藻类物种资源,它们适应荒漠地区的干旱、强辐射、大幅温度变化以及高盐碱等恶劣条件,而且还能以其特有的生活、代谢方式影响并改善自然环境。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介绍说,该项目以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为主要藻种,经工程化培养后接种到流沙表面形成人工生物结皮,通过规模化人工培植与草—灌植被营造相结合,实现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
刘永定说,科研人员分离出荒漠藻类进行大量培养,并通过人为措施强化其在荒漠拓植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自然过程需要10多年才能完成的生物结皮过程。
从2006年开始,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的达拉特旗等5个不同类型的沙地(漠)中进行示范,目前已实现了3万亩规模的荒漠藻结皮工程。
据悉,该技术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蒙古林科院等四家单位联合研究而成,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结合中国实际,在流沙固定与生态修复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防沙治沙的手段和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