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热点西部 >> 正文

生态治理成为中国西北农民增收新途径

Eedu.org.cn 作者:朱国亮 严明 闫…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6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朱国亮 严明 闫洁)山坡上的耕地种草种树不种庄稼了,反倒挣钱更多了,这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农民曹忠没有想到的。

    曹忠的“幸运”,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近年来实行的一项叫做“退耕还林”的政策。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1999年率先在中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的三个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

    曹忠所在的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十年九旱”,环境恶劣。曹忠清楚地记得,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前,他家附近的山多是光秃秃的黄土山,家中虽然种有30多亩耕地,但多半是在山上开垦的陡坡地,正常年景也只有百来斤的粮食产量,遇旱年籽种都难收回。

    “退耕还林还草确实好,绿了荒山,还能增加收入!”曹忠说。自从家中2003年退耕还林以来,这位朴实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这项生态治理工程带来的好处。

    “我家退耕还林共16亩,政府每年补贴2560元,旱涝保收;退出来的地种树和苜蓿草,用苜蓿草养牛羊,一年也能收入1000多元。”曹忠摊开绿色封皮的林权证介绍说,“退耕后余下耕地不多,我也‘解放’了,最近几年在兰州打工,一年也能挣个七八千元。”

    在中国西北地区,和曹忠一样,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获益的农民还有许许多多。来自甘肃省林业厅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仅在甘肃就有166万退耕农户户均累计享受国家政策补助6200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甘肃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如今外出务工人数是退耕前的14倍。

    中国西北许多地区原本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加上人口和耕地的不断增加,大大超越了生态承载能力,导致许多地方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态持续恶化。最近20多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对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展开了大规模治理,退耕还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生态治理工程。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甘肃省累计造林或封山育林2600多万亩,待其郁闭成林后,甘肃森林覆盖率有望提高3.7个百分点。”甘肃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汪卫国说,“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水土流失已得到一定控制,风沙危害呈逐步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在增加。”

    汪卫国说,在甘肃等中国西北地区,将生态区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下来植树造林,给予农民相应的补贴,不仅改善了生态,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当地许多农民能到城市务工,能有精力种植更多的精细和高效益的作物,也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除退耕还林外,在中国西北,其他不少生态治理工程,都让农牧民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在中国西北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农民在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这既有利于阻遏风沙,又有利于自身增收。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新疆林果业的种植面积已从1978年的71万亩上升到现在1000多万亩,截至2007年,当地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已超过450元。

    在甘肃绿洲生态区的敦煌、武威等地,为化解水资源短缺危机,阻遏生态持续恶化,当地政府正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葡萄等节水作物或发展日光温室等高效节水设施农业,这些举措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二十年前,中国西北许多农牧民还没有生态和谐意识,但现在,无论是在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还是在绿洲生态区,生态保护、治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中国科学院在甘肃省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甘肃全省农民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知率达99%,90%以上的农民支持退耕还林工程,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非常必要。

    汪卫国认为,这种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与中国政府在西北地区推行的一系列既有利于农牧民长远生计,又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治理举措是分不开的,很多生态治理措施实际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汪卫国说,伴随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耕种模式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从破坏生态的掠夺式发展到维护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