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藏高原国际合作研究呈新格局

Eedu.org.cn 作者:朱广清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9
今年,“第三极环境(TPE)”资深专家论坛第4次会议将在印度举行。3年前的2009年8月,该论坛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70位世界顶级专家学者相聚一堂—— 一项多国参与的长期国际科学计划就此诞生。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项行动的倡导者,是中科院院士姚檀栋。
 
“第三极”渐成热点
 
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一把钥匙,是环境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由此,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世界“第三极”,如同南极和北极一样,日益受到国际关注。
 
谈到青藏高原科研前沿关键问题,以及国际合作研究呈现出何种局面,姚檀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受全球变化影响,近年来,第三极地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也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第三极地区环境。
 
他在阐述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时说:首先,第三极地区以其独特的冰冻圈过程,对全球变化表现出敏感的响应;其次,该地区地表生态系统分布格局与功能,对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平衡十分脆弱;再次,该地区在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上的变化,对整个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环境系统均具重要影响。而且,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第三极地区,是影响亚洲季风及我国气候异常和变化的关键区域。
 
正是由于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地球第三极环境变化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全球环境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国内外诸多研究机构及科学家,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
 
“以我为主”成气候
 
姚檀栋指出:“在青藏高原研究中,我国拥有地缘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相关国际研究计划大多不能由我国科学家主导,使得青藏高原地表过程和环境变化观测研究支离破碎。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政治、科学地位的提升,我国在第三极地区环境变化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姚檀栋强调,我国一大批长期从事第三极环境研究的科学家,其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为中国科学家主导“第三极环境”国际科学计划奠定了基础。早在20世纪60~8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对此组织大规模科学考察,青藏高原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近年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先后授予研究过青藏高原的3位科学大师:刘东生、叶笃正和吴征镒。
 
在姚檀栋看来,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吸收国际上对该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已有国际计划和项目进行整合、完善和提高,并将原来仅在第三极地区主体部分即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的科研工作,扩展至整个第三极地区,亦即是说将研究尺度从局部提升至区域甚至全球,时机已经成熟。而这种研究方式的“转型”,既是全面认识第三极地区环境变化机制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我国在该地区科学研究国际影响的必由之路。
 
根据“第三极环境(TPE)”国际科学计划目标,目前该地区亟须解决六大关键科学问题:过去不同时间尺度上,第三极地区曾发生哪些重大生态环境变化事件、是怎样变化的;第三极地区能—水循环及其组成部分有哪些特征,与印度季风和西风带有什么联系;全球变暖背景下,第三极地区特别是高海拔区域,其生态系统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冰川退缩和冰川物质平衡,将如何影响能—水循环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对环境变化有哪些影响;人类活动对第三极环境变化有什么影响;如何恰当应对第三极地区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
 
据姚檀栋介绍,该项国际科研计划成果将惠及第三极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不丹、孟加拉国、阿富汗、缅甸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