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可生物转化无机砷降低其毒性
砷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慢性的。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在海水和沉积物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而在海洋生物中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研究人员对无机砷在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和解毒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照组和暴露组牡蛎体内,砷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这表明牡蛎在干净或轻度污染环境中,可有效地对砷进行生物转化并达到解毒作用,但牡蛎体内的生物转化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其转化效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研究表明,砷在牡蛎细胞内主要与起重金属解毒作用的金属硫因蛋白结合,可进一步降低砷对牡蛎的毒性作用。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美公布市场大米砷检测结果 含量低无不良影响 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区正式建立 牡蛎礁重回海洋 阳宗海污染得到控制 三季度砷浓度下降 科学家发现控制农作物吸收砷的基因 全球上亿人饮用水源含砷量过高 湖南岳阳饮用水源砷超标 7名责任人受处理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