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外动态 >> 正文

气候变暖,它们命运难料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6
  阿拉斯加的湖水很迷人。
  壁画。
  基茨比厄尔的优良滑雪场。

  总部设在洛杉矶的盖蒂保护学会的环境保护专家凯西亚·冯表示:“世界上有几千个濒临消失的景点,由于全球变暖、污染及伐木,加上部分地区不断开发,不断兴建道路及酒店来吸引游客,这些景点难保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面目全非。”而导致这些绝美的景色不断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显然,人类过度侵略性的活动,正在遭到大自然的谴责,如果我们继续下去,也许下一步就是报复了。

  ■阿拉斯加:

  永冻土正在解冻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阿拉斯加湾周围的魅力景色:冰川、峡湾、路旁湖泊、平静的海滩和孕育鲑鱼的河川,一年四季美不胜收。这里有大片的农田、钓鱼区、国家公园、滑雪胜地。这里有天然的原始水域、雪峰、深峡湾和森林岛屿,也是秃鹰、海狮、海豚和鲸鱼的主要栖息地。这里也是印第安人的故乡,其文化遗产主要反映在图腾、面具、珠饰品、编篮手艺和雕刻上。并且该地的安克雷奇也是太平洋大圆航线的必经之地。现在美国每年都有数千人赶往阿拉斯加,可是他们关注的是正在萎缩的冰河和正在解冻的永冻土。

  永冻土是阿拉斯加的根基,在这个极其脆弱的环境中,任何一项破坏永冻土的工程都将导致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植物学专家特德·舒尔的话来说就是“就像从冰箱里拿出食物来……在餐桌上放几天,它就腐败了。”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动物冷冻的尸体,包括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

  可是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永久冻结带里冰冻的猛犸象尸体和草场也开始解冻。更可怕的是这两个地区的永冻土解冻后,可能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大大加快全球变暖的进程。地球上一种“反馈循环”现象发生在这个永久冻土带。冻土带中大多蕴涵着大量有机物,一旦这些冻土带遇热解冻,将释放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所的戴维·劳伦斯估计,全球所有冻土带所蕴涵的二氧化碳达到了2000-8000亿吨,而目前全球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才不过70亿吨。

  除了全球气温升高之外,我们人类在那里的活动也影响了永冻土的溶化。当然没有人要去刻意破坏它,但是那里石油工业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把刀,让我们用刀在那片脆弱的身体上狠狠划过!自1968年发现阿拉斯加北坡油田后,贯穿阿拉斯加的管道建设规划就开始了,他们把管道全部采用地下埋设的方案,运送过程中的油温在长年累月的扩散下足以把半个阿拉斯加的永冻土融化。

  ■大堡礁:珊瑚礁群正在被“漂白”

  《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好动的小丑鱼尼莫,就是生活在美丽的澳洲大堡礁海域中,在这个动画片中,让我们看到了海底珊瑚的五彩斑斓。澳洲大堡礁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活珊瑚礁群,是世界水域七大奇观之一。可是全球变暖导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水温上升,令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群面临被“漂白”的危险。到那时小丑鱼的家也不再斑斓。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以东,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甚至也是人鱼和巨型绿龟等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的栖息地,所以,这里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在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无论形状、大小、颜色都极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宽达2米。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形成一幅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天然艺术图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

  但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海洋研究中心发表了一项调查报告称,由于地球气候变暖,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在2050年将损失大部分,而到2100年这个地球上美丽的大珊瑚群也许会完全崩溃。地球变暖对大堡礁中的珊瑚群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科学家们指出,除非现在地球的平均气温变化维持在2摄氏度之内,否则大堡礁没有什么生存的希望。也就是说,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将无济于事。

  据悉,如果珊瑚群彻底遭到毁坏,那么至少在200至500年间无法再产生另一个珊瑚群。

  ■拉斯科壁画:青苔在彻底破坏它

  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根据考古学家认定,可说是人类最早的绘画,约在公元两万年前所绘制。描绘的题材以野牛、马、鹿等动物为主,虽然画风十分原始粗糙,线条自然奔放,简练有力,充分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当代艺术家都为之倾倒。就连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也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

  拉斯科洞窟是法国韦泽尔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年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这就是同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在此之前,拉斯科洞窟崖壁画的存在是完全不为人们所知的。从远古的时代起,洞口就被障碍物全部堵塞住,至今洞口也还没有找到。现在的洞口是那几个孩子挖开洞顶爬进去的。

  这个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面装饰着大约1500个岩刻和600个绘画,有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在这样垂直的崖壁上作画,必定要使用梯子和架子:事实上已经发现了安装架子用的插洞。在洞窟的地面上,还发现了作画用的木炭、颜料和雕刻工具等。对那些含碳材料放射性碳素的断代测试表明,洞窟绝大多数的岩画作品绘于约公元前15000年。

  可是,今天,在这个壁画被发现不到70年后,由于全球暖化以及游客经常进出,逐渐改变洞窟内的气候环境,使得苔藓蔓延,壁画也逐渐脱落。如果状况没有改变,青苔只需15年时间便能将这些珍贵的人类遗产彻底破坏。然而7年前,法国政府却在岩洞内安装了一套空气流通系统,致使真菌两次大规模侵袭壁画。目前壁画上已经黑点丛生,部分颜料甚至开始褪色、剥落。

  ■基茨比厄尔:命运未卜

  提到奥地利的基茨比厄尔,爱好滑雪的人们并不陌生。它以“最惊险”起跳跑道在世界上负有盛名。基茨比厄尔位于奥地利蒂罗尔州的东部,是个历史悠久的滑雪胜地。1892年基茨比厄尔市市长从挪威引进了一套滑雪板,第一次体验了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滋味,第二年举办了第一届滑雪比赛,从此高山滑雪在此落地生根。基茨比厄尔有“阿尔卑斯山脉的珍珠”之称,这个有七百年历史的村庄在游客们面前充分展现了高山村庄的魅力,是奥地利蒂罗尔最著名的度假胜地。可是作为高山速降的发源地的基茨比厄尔,它未来的命运也因为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而成为未知数。

  基茨比厄尔是奥地利最古老、最富魅力的滑雪胜地之一;在夏季,这里也是徒步和骑自行车旅行的好去处。基茨比厄尔的繁荣开始于银矿和铜矿的采掘,但直到19世纪末随着第一批挪威滑雪者的到来,小镇才发现了一个更加有利可图的生财之道。郁郁葱葱的山谷为当地的景观——两座白色的古老教堂及几排漂亮的十六七世纪民居楼提供了宜人的背景。在滑雪季节,此地的消费十分昂贵,尤其是在酒吧和迪斯科舞厅,但不断增加的组合旅游因其实惠而颇为流行。

  大多数滑雪者都去基茨比厄尔峰和哈嫩卡姆山。那里的60多条滑道中,主要是适合于初中等程度滑雪者的滑道,在哈嫩卡姆山也有少量黑色滑道。其他冬季运动还包括越野滑雪、滑雪板和雪橇滑雪。夏季的主要景观是基茨比厄尔山上的“高山花园”,120多种花卉争奇斗艳,色彩斑斓,旅游办公室提供有关的详细信息。您也可以骑马登上哈嫩卡姆山,参观那里的缆车博物馆。

  基茨比厄尔因每年1月份在此举行的勇敢者速降滑雪赛而远近闻名。然而,全球温度的上升显然正威胁着这些胜地的长期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congh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