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气候变化与贫困”高校主题宣传活动现接受报名

Eedu.org.cn 作者:CYCAN    资讯来源:CYCA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31

一、活动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逐渐增大,加上12月份哥本哈根会议临近,媒体与民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度迅速升温,2009年成为气候变化应对高峰年。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十分广泛,据绿色和平与乐施会所做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将对农作物、农业供水及植被覆盖等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以下简称CYCAN)一直致力于青年人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和行动倡导,旨在通过项目活动提高中国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并提供相关的参与方案和参与平台。此次项目结合全球消除贫困联盟(GCAP)与香港乐施会,旨在增加中国青年对气候变化与贫困关系的认识,倡导青年从身边做起,通过具体行动履行责任,在为哥本哈根会议做充分准备的同时,探讨并建立青年人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模式。

二、主题和口号

  主题:气候变化与贫困;青年人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青年人应对气候变化具体行动

  口号:Stand up, I do!(站立起来,我承诺!)

三、活动主办方与参与者


主办方

  全球消除贫困联盟(GCAP)中国


参与者

  行动援助-中国(Action Aid)

  香港乐施会(Oxfam)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

  媒体:搜狐网、凤凰网、摩登天空、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时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信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公益时报、云南信息报、名牌杂志、时尚集团、户外、户外探险、TIMEOUT、中国经济时报、人民网、中国网、网易、公益时报

  各高校社团组织(北京一所大学作为一个主会场,主要进行媒体宣传活动,地方高校是主要执行机构)

  其他:高校老师及其他媒体伙伴

四、活动时间安排

  8月1日—22日  接受高校社团组织第一批申请

  8月23日—9月13日  接受高校社团组织第二批申请

  9月14日—9月21号 GCAP对项目进行审批

  9月22号—9月23日 GCAP与CYCAN双方签订合同,进行首次的拨款9月24号—10月15日  活动前期宣传准备

  10月17、18号  正式开展Stand up,I do!活动

  10月18号—10月23号 CYCAN对高校费用进行报销和整理

  10月24号—10月30日 GCAP对费用进行审查核实,并进行第二批拨款,完成财务工作

五、具体内容

  配合I DO行动进行网络征集:(8月)

  利用校园宣传和校园网络的优势,进行网络征集活动策划案的征集和宣传。这些策划案在经过审查通过后,将在在全球消除贫困日当天在大学校园内得以实现。

  在8月22日之前提交活动策划案申请并通过的学生社团参与此阶段活动,并享受今后I DO活动一切收益点,例如成为I DO大使参加哥本哈根会议。

  9月14号之前所有创意征集中被审批通过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被GCAP资助,在全球消除贫困日当天得以实现。


  主题信息传播:(9-12月)

  在9-12月的时间内,社团需要在大学校园里,通过辩论会,讲座、纪录片展映等等各种形式(不限)宣传气候变化与贫困的主题。在组织者掌握,了解相关主题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气候变化与贫困问题之间的关系。


  宣传载体DIY设计:(9-10月)

  各个大学社团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此次消除贫困日主题活动的宣传品以及宣传资料,在消除贫困日当天作为“站立起来,我承诺!”活动的宣传品,我们希望此宣传品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创造,邀请参与的同学能够一起DIY。此活动品将会成为中国大学生承诺消除气候贫困的证明。


  大学校园“站立起来”活动:(10月17、18日)

  在10月17、18日世界贫困日左右,GCAP正式开展“气候变化与贫困”主题“Stand Up, I do”的活动。“起来活动”是全球GCAP组织的一个大型公众倡导活动。GCAP通过计算参与人数来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看同一时刻站立起来,承诺消除贫困的参与人数数量。中国GCAP2009年活动的参与人数会被计算到全球总人数当中。因此在活动的当天,活动组织方需要设计一个方法,记录活动当天参与具体人数,参与全球“站立起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届时,GCAP将为所有“站立起来”的参与者提供白色挽带,以表示其正式的参与。

  同时,活动当天,IDO活动的一位大使将被安排到活动现场,对主题进行宣讲,社团需要为其安排展示主题及其自身的时机。


  公众行为改变:(10-12月)

  根据乐施会9月中旬征集上来的公众行为创意,设计大学生执行这一创意的具体行动方案。此部分的设计方案可以暂不包括在9月13日之前征集的活动策划案当中,届时创意收集上来之后活动组织方会与入选社团联系具体设计行动方案。

六、申请与遴选

  申请:

  活动主办方从即日起接受全国高校社团活动申请,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香港乐施会活动的申请者需要在7月22日之前上交。我们鼓励大家尽早提交行动方案,在8月22日之前上交的第一批行动方案可以同时参与到乐施会“I DO网络作品征集活动”中,并享受之后一切I DO活动的收益点。有关乐施会“I DO网络作品征集活动”的详情,请参加如下网址http://gongyi.ifeng.com/zhuanti/200908/d1282064/

  9月13日之前,申请者需要向CYCAN以及GCAP提交策划方案。请申请社团根据本次活动要求,具体制定申请方案,内容重点包括:活动目标及预计产出、活动方式及内容、目标群体及数量、以及相应的资金预算等。请大家下载并填写《Stand up,I do!活动申请计划书》,在截止日期前发送至zhoudenglin@cycan.org以及mdg.china@actionaid.org

  申请计划书下载

  遴选:

  主办方将在全国各城市选取合适地点,遴选出10个左右的高校社团开展这一主题宣传。入选社团将在宣传内容、宣传材料以及资金等方面得到主办方的支持。遴选标准主要包括:活动的创意;与主题的密切程度,对主题的了解与把握程度以及社团的执行能力等。活动承办组织遴选工作将在9月17日完成,结果将以邮件方式给予回复,届时,请各社团及时查收邮件。选中的社团主办方将根据时间要求逐步在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七、活动策划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

  各社团所提交的活动策划必须紧密围绕着“气候变化与贫困”这一主题,要明确的将气候变化与贫困人口的关系展示出来。例如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是贫困者,他们没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会加重贫困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教育、产妇保健等工作日益艰难等。绿色和平与乐施会所做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的报告可以作为大家的一个参考,该报告的电子版可在如下网址下载:http://www.oxfam.org.cn/userfiles/report/CC.poverty.report.pdf


   内容:

  各社团需要策划的活动内容具体包括:

  1、 10月17日世界贫困日当天的“站立起来”活动的具体形式;

  2、 9~12月在大学校园内举行的以讲座、纪录片展映以及其余各类创新形式创新的主题宣传活动;

  3、 公众行为改变环节的具体执行方案;

  4、 设计消除贫困日当天主题活动的宣传品;


  方式:

  活动方式考虑请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所长设计多种具体方式方法,同时突出有效性的原则。主办方将在各高校社团的方案的基础上,固定宣传内容,结合典型宣传形式,以供活动承办方参考。

八、联系我们

  关于本次活动如有任何问题可以发送邮件至:zhoudenglin@cycan.org或者打电话:010-82569261咨询;

  有关本活动的最新进展和通知,请随时关注“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网站:http://www.cycan.org/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GCAP/Oxfam/CYCAN所有!

  全球消除贫困联盟

  乐施会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