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卫士 不屈胡杨”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流传着这样一种关于胡杨林的传说——“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看到如此情景,队员们无不被这种胡杨精神所深深震撼。
在额济纳旗,有一棵胡杨被誉为“神树”,据介绍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神树”树冠大如盖,枝叶繁盛,盘根错节,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见此情景,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在恶劣的戈壁中,这棵胡杨竟然度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变迁。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二道桥,这里是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也是最大的原始胡杨森林保护区,大片的胡杨和其他植物茂盛葱郁,放眼望去,蓝天之下的一片绿色尽收眼底。队员们在此处也采集了土壤样本、测量了土壤的温湿度,这样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此处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后期对怪树林、发射基地等胡杨林生长地的土壤进行微生物信息与元素含量的比较,对胡杨林的生长环境与习性做近一步的探究。
面对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队员们除了按原定科考方案对胡杨做了重点的考察与研究,同时也对其他植物进行了记录与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文字与影像资料,以备为今后的实验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队员们在科学地采集有效样本的同时,也不忘保护生态,力求将人随着科考接近尾声,按照日程,下午科考队离开额济纳旗,驱车前往嘉峪关市。
晚上,在即将离开甘肃酒泉踏上返京列车之前,生命学院院长邓玉林、书记李汉军参加了科考队员的总结例会。邓院长对科考队员们在几天中出色的表现做出高度的评价,并从“大生态、大科学、大奉献”这三大方面同队员分享了自己科考过程的感悟。同时邓院长指出,虽然本次赴酒泉科考实践阶段已经结束,但是希望队员们回到学校后,要牢记科考的目标,不怕艰难,勇于探究,认真完成后续任务,以此次科考为契机,通过完成课题任务,早日体验实验科研的过程,获得高水平的科学成果。最后,李汉军书记简要地概括了此次科考的行程与任务,并同科考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对航天文化,塞外戈壁的体会心得。
至此,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赴酒泉生态科考顺利完成科考资料采集阶段,科考将暂时告一段落,在这七天中,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践行了“拥抱自然、体验社会、感受文化”的宗旨。7月27日,队员们满载着收获回到了学校,准备开始展开下一步对于所获得的样品、资料的分析总结工作。(生态科考队 吕端、樊柳生 摄影:段炼、杨祖业)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兰州大学沙漠科考发现逾百年树龄天然胡杨 经济与生态并重让胡杨伴新疆一起成长 湖北启动“土家族母亲河”清江生态科考 新疆生地所研究发现胡杨根系具有水力提升效应 中国将投千万建设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