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让植树造林成为国人消费的新领域

Eedu.org.cn 作者:张广慧    资讯来源:证券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5
  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将带来极大的影响,中国政府基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冲击,而提出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以防止我国经济有大的滑坡。扩大内需主要通过投资于基建、铁路等与民生有极大关系的行业,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大的动力。但是,除了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错的方式呢?笔者也在思考,并提出以居民投资植树造林方式来开拓消费领域,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外,形成的投资收益也符合党中央增加人们财产性收入的方针政策,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把观点表述出来供大家参考!

  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费的拉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0多万亿元。居民消费产品也由原来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转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进而发展到手机、汽车、住房的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还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2007年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70%,全球平均水平也已达50%左右。造成经济高速增长而消费长期低速的原因很多,如我国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完善,达不到彻底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居民有储蓄的爱好和习惯等;特别是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决定了我国人民不能也不会像一些国家那样,过早淘汰和抛弃还能使用的物品。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海啸,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依赖强劲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受到出口大面积下滑的严重挑战。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如何拉动国内消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要解决的课题。而采用发达国家频繁更新耐用消费品和过早淘汰还可用物品的“浪费式”消费方式,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浪费,也不符合我国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植树造林都是国家行为,土地属于国家,植树行为由国家来组织,树木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植树造林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3年,全国造林绿化速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完成造林和封育面积11.0951万平方公里,使得我国国土绿化面积首次超过国土面积的1%。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用林比造林快、造林不护林,许多地方种树不见树的现象严重。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北方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许多城市周围都是荒山,西部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仍然有大量的荒山荒地等待开发绿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沙尘暴等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绿化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1%多点,且南北方不均衡,人均绿化面积仍然不足10平方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绿化面积已高达数千平方米。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万平方公里的宜农荒地、60多万平方公里的草山草坡和90多万平方公里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如果把90万平方公里的宜林荒山荒地植树,居民投资性消费至少需2.7万亿。若把173.97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植树,居民投资性消费至少需5.2万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植树造林的意义

  首先,植树造林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水果、茶叶、珍贵药材等。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具也离不开木材。车辆上的轮胎,也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是“天然的除尘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给人类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第三,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从而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大量植树造林,可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对于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

  此外,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居民投资消费植树造林既能够解决扩大消费的问题,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少浪费,还适应中国人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也解决国家经济建设木材和生产消费需要的原料,还是居民的绿色储蓄,造福子孙。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居民投资消费植树造林模式

  首先,要由国家把荒山荒地进行总体规划,确定需要进行投资消费植树造林的土地范围、面积等,并由国家组织大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如主体干道的道路开通、水路开通和必要的电路开通、通讯开通等。然后将规划内的荒山荒地销售或承包给愿意植树的城乡单位部门(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等),并长久拥有。

  其次,由取得荒山荒地的单位部门组织通水、通路,完成所得区域内的小规划,并把应植树的荒山荒地卖给个人或承包给个人,并长久拥有。

  最后,由个人负责植树并拥有其所有权。单位部门内的个人如无能力植树或不自愿投资者可不进行投资消费,也无须承担相应责任。已取得荒山荒地所有权的个人有任何原因都可以将已取得的荒山荒地转承包或转售。国家需要收回相应土地时也须有偿转让。

  凡承包或购买的林地都应按规划完成植树并负责维护。个人自行栽种和维护,也可以雇工植树和维护。单位也可组织个人出钱雇工和维护。

  居民投资消费植树造林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通路、引水、输电、通讯、植树养树、安全维护、果实采摘加工、交通运输、除虫药物、消防、林地转让、树木采伐、融资保险等,更重要的是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应运而生的可产生诸多苗圃公司、种子公司、水利公司、种植公司、森林养护中心、采摘公司、加工公司、安保消防公司等等。

  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居民投资消费从政策上提供了保障

  形成过去植树不见树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植树造林项目责任不明,产权不清晰。由于国家规定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村用地,使得城镇居民以投资方式进行植树造林的举措无法得以实现。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已进入试点和实质性操作阶段。同时,全会还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可永久使用,并进行转让。

  以上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城镇居民以投资方式植树从政策上提供了保障。首先,土地可长久使用为荒山荒地改造植树造林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城乡一体化说明城乡人口待遇会逐步一致,也即农村人口可以承包和买卖土地承包权,城镇人口也应有相应权利。第三,本文所指植树用的土地是指荒山荒地和戈壁滩、沙地,而不是农用耕地或宅基地。第四,本文所指土地是国家所有的林木规划地,而不是农村所有的农田。第五,居民以投资方式植树造林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应先取得试点逐步推广。由于植树造林本身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好事,且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有必要时通过立法以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居民以投资消费方式进行植树造林在取得试点成功后,应当向西部推广,特别是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甚至是戈壁滩和沙漠。国家把水路、电通到哪,哪里就能是一片绿洲,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宁夏美利纸业公司自力更生在三年内把三十万亩戈壁滩变成林地就是典型实例。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