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化环保管理机制解决“垃圾围村”现象
本报讯 全域城市化战略正在为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生活越来越便利,转移而来的产业越来越多,各种垃圾也在不断增加,但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水平与城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市政协委员讷建宏和徐跃平建议,农村日渐城市化了,环境保护也要城市化。
讷建宏认为,现在农村的村委会没有专职的环保主任,是农村发生“人畜粪便随意堆放,生活垃圾无序倾倒”的重要因素。目前,作为环保行政机关在农村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这一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中缺腿,而乡镇一级的环保专职干部有的没配备,配备了的人员数量也远远跟不上环保客观工作的需要。因此,将环保管理人员直接进村,实行环保责任到基层制度,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讷建宏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比如因地制宜建设垃圾填埋场;对已转移至农村的化工、制造等易产生污染源的企业,责成其投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其他环保设施,尽量减轻农村的环境污染。对那些较难处理的农药、地膜垃圾,要实行“统一管理、分层运作”,按照“每户负责清理,村委会负责收集,乡镇负责运转”的原则,集中消化处理。对北三市的贫困村,政府要拿出资金帮助建垃圾池、排污沟以及购置垃圾清运车等方法予以解决。
徐跃平建议,要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手段,对农村的各类垃圾、污水、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政府应当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民营企业参与农村环境的治理与建设工作,以减轻北三市政府资金短缺的压力。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