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大连 >> 正文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Eedu.org.cn 作者:赵冬 吴耀辉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22
摘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真正落实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在环境治理上有新突破?如何在城市的绿色化进程中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真正落实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在环境治理上有新突破?如何在城市的绿色化进程中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盛峰。

对话人: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盛峰

采访人:本报见习记者赵冬 通讯员吴耀辉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就是要考验执政能力、调结构促转型、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环境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大连市将如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率先实现全面振兴?

肖盛峰: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深层次问题,环境质量与广大市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为大连加快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绿色发展就是要考验执政能力。目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愿景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执政观、政绩观和实践观,并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绿色发展就是要调结构促转型。当前,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容量成为瓶颈制约,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通过绿色发展,进一步节约水、土地、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清洁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激发经济新活力,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造物质条件。

绿色发展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发生很大变化,由“盼温饱”变为“盼环保”,由“求生存”变为“求生态”。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就是最普惠的民生。

可以说,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只有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青山金山的双赢。

在环境治理上实现新突破

■抓住七个重点,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调结构促转型过程中,大连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肖盛峰:我们在“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以及“两先行区”建设中,始终抓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坚持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狠抓污染综合治理。为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统筹协调推进,集中力量攻坚,重点加强7项治理,着力在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是抓治霾,让大连天空更蓝。以PM10、PM2.5作为重点防控污染物,坚决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努力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下大力气整治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在建、待建和拆迁工地必须按规定设置围挡,闲置3个月以上的裸露泥地要进行临时绿化,运输砂石、土方的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年底前所有工业堆场全部实现封闭。坚决取缔黄标车等污染源,通过经济补贴与严格管控的双轨并行,倒逼黄标车加速淘汰,年底前将全部淘汰40750辆黄标车,完成主城区604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和239台20吨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到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0%以上;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中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分别达到70%、70%和20%以上。

二是抓治水,让大连水质更优。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节约水、防洪水”5篇文章。《大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印发。《方案》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阶段性目标、7大重点任务和三大保障措施,列出了重点治理工程项目清单,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大连碧水长流。

三是抓治山,让大连山川更绿。目前,大连劈山毁林、填海造地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废弃矿山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山体裸露、土地损毁等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废弃矿山位于“三区两线”范围内,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伤疤”。从2016年开始,除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外,所有开发项目禁止劈山毁林,开山造地,让城市回归自然。对废弃矿山要进行环境恢复,正在作业的矿山要边开采边恢复。继续实施青山生态系统工程,高标准建设山体公园,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四是抓治臭,让大连空气更新。开展全市异味源排查,重点开展工业异味、居民生活区异味治理,实行“一源一策”,从源头解决异味污染。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形成覆盖全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回收网络,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目前全市有14条黑臭水体,其中主城区6条,名单、治理责任人和达标期限已经在主要媒体公布,力争在2017年底前彻底消除。

五是抓治乱,让大连城市更靓。2015年,大连下大力气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得到全市人民认可。2016年,重点清理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山坡、拆迁区、棚户区、露天市场、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涝片区等卫生死角。加强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六是抓治村,让大连的农村更美。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在农村“六化”建设基础上,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质量。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大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实现全市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全覆盖。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切断现有土壤污染源,降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七是抓治违,让大连环境更好。持续开展绿色盾牌行动,重点开展市容环境、重污染企业、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单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施工扬尘等领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形成强力震慑。

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

■从六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大连将如何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

肖盛峰:围绕大连“十三五”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多方施策、多元共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做到“六要”。

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强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形成一个地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要整体谋划大连市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到2020年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3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22%,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构筑高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电动汽车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对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功能定位、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一律“一票否决”。坚决摒弃黑色生产总值,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宁缺毋滥,以质取胜。

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要把科技创新放上重要位置,加快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开展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科技攻关。着力在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成效。要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推广高效集中供热,控制新增燃煤热电联产项目规模,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推动核电、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扩大清洁能源供应比例。开展供暖系统改革,推进“电替煤”、“气代煤”工程建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要完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加强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环保信息化水平。

要以严格法治为保障。用法律守住底线,用制度划清边界,切实让《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成为“有牙的老虎”,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违法必究,坚持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以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行为、督促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为重点,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动形成环保守法的新常态。

要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共建美丽大连、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多方式、多途径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持久开展美丽区县、美丽街镇、美丽乡村、美丽工厂、美丽军营等实践活动,动员公众为建设美丽大连同呼吸、共奋斗。

要以强化责任为动力。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落实党政领导、部门领导第一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谁决策谁负责”;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坚持“谁监管谁负责”;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坚持“谁污染谁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