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黑龙江 >> 正文

黑龙江整合资源打造全国湿地建设生态省

Eedu.org.cn 作者:牟景君 邢晓然    资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8

  中国绿色时报2月8日报道(记者  牟景君  邢晓然)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黑龙江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把现有的湿地资源整合到一起,高层次规划,专业化运作,全力创建全国湿地建设生态省,是黑龙江省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黑龙江是湿地大省,有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8%,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沼泽湿地,湿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维护区域气候安全、生物安全、水环境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承载着维护民生、弘扬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多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把湿地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来推动。省林业厅从全国湿地保护建设大局以及全省实际出发,开展了大宣传、大构架、大联合、大产业、大论坛、大提升的湿地建设“六大工程”,湿地保护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99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全面停止开垦湿地,抢救性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实行湿地保护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把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湿地保护地方法规。2006年,出台了《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为依法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保障,为实施“一区一法”提供了示范。为进一步落实《条例》有关规定,双鸭山市、佳木斯市、黑河市等湿地面积较大的市也先后出台了湿地管理办法。
  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创新湿地管理机制,为湿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自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实施以来,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站6处,恢复湿地1000公顷,在湿地监控、恢复、监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省将50%的天然湿地纳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范围。2012年,省财政设立1000万元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将全省21处湿地保护区和1处湿地公园纳入补助范围。首批完成湿地认定100多万公顷。从2002年开始,已累计向扎龙湿地补水17亿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扎龙湿地缺水干旱的情势。在松嫩和三江平原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目前,两大平原已建59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4处湿地公园,总面积达281万公顷。已建立扎龙、洪河、三江等7处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最多的区域。
  今年,黑龙江将全面完成全省湿地认定工作,发布湿地图谱,更新湿地名录。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发掘已建湿地公园的优势,推进湿地产业发展。加强湿地国际合作,弘扬湿地文化。强化湿地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补水机制、预警机制和湿地保护红线制度,全力打造全国湿地建设生态省。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