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环保改善有措施 低碳减排生活打造宜居城市
生态改造
加拿大蒙特利尔:新城旧城不对立
新型城市化中的“新”,绝不是与“旧”对立。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往郊区也慢慢变成城区中心,对于那些已经衰退和闲置的地区可以采取生态改造的方法,使之“活化”起来。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内圣米歇尔区的环境复合工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世界级的最佳实践。圣米歇尔区曾是采石场,后成为垃圾填埋场。由于填埋场紧邻居民生活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居民们强烈的反对下,该市1997年时决定对该区进行改造。原来的垃圾场改造成为一个大公园。具体做法首先是修复污染土地,之后是促进垃圾废弃物的有效管理,然后按照有利于发展环境、教育、娱乐和文化等活动为要求进行场地布局规划,最后设立废弃循环利用基金。目前,这里已经成为蒙特利尔最大的市民公园之一。
瑞典马尔默:垃圾100%回收利用
瑞典的马尔默市将高度工业化地区转变为生态现代城市区,整个区供电能源全部来源于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风能,做到垃圾100%回收再利用,成为瑞典首个“零排放”社区。
马尔默还没实施垃圾分类之前,与世界上许多城市一样,一个垃圾桶装所有垃圾。后来政府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便开始宣传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在马尔默实施近20年。96%的垃圾都能再利用,实在不能利用的垃圾就通过焚化处理,产生的热量可为全城供暖。在马尔默的一个新型社区,居民家中都有一个粉碎机,吃剩的食物被粉碎后送入管道,进入专门的空间发酵,由此产生沼气用来发电,给社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为汽车供电。
马尔默在垃圾分类上的成功,政府没有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通过宣传,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让垃圾分类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
改善水质
法国巴黎、日本大阪:主攻污水处理
巴黎塞纳河曾洪水泛滥,河水生态环境一度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受到破坏。而今却风光旖旎,这是自1830年以来巴黎政府治理的结果。在洪水治理方面,巴黎在塞纳河上游修建了4个大型储水湖,此举有效控制了洪水;在水质治理方面,法国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严令污水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入河中,同时,将污染性企业迁到郊区,从源头上控制了工业对水质的侵害。政府用石块砌成河岸,以抵挡住河水的长年冲刷,避免沙石落入河中阻塞河道。
而日本大阪市也是知名的“水都”。战后的大阪大力发展工业,但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在筹备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过程中,大阪的城市规划将水系巧妙地融入了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扩张之中。所有的铁路和高速路基本都是高架桥,桥下就是绵延的河流——为了维持水系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大阪的交通线基本是沿着河流展开。而且,全日本最先进的水治理企业和技术都在大阪,官方解决生活排污问题,而企业解决工业排污问题。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