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环保世纪行:修堤不见堤的生态治河
鸽子洞水闸迎来了18年来最大的过水量
东北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 李益博)8月2日,辽西地区迎来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当2012辽宁环保世纪行的记者们来到喀左县水泉鸽子洞水利枢纽站时,这里正迎来18年来最大的一次过水量,也让记者亲眼目睹了治理后凌河的防洪泄洪能力。
由于暴雨的影响,记者眼前的凌河在河道内湍急流过,“平日里鸽子洞水闸的过水量在40到50立方米每秒,今天达到了360立方米每秒。上一次有这么大过水量还要追溯到1994年。”喀左县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阎锡臣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说:“对于我们这个地区,以前如果有这么大的过水量基本就会将河两岸的庄稼全淹了,会给百姓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在你看,‘它’变得多老实。”
大凌河干流源的生态堤防
不过记者在现场并没有看到明显的防护堤坝,如果雨再大一些,没有堤坝的凌河会不会就会发生洪灾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殿武进一步介绍说:“我们治理凌河,是跳出河道治河道,采用生态治河的方式。实行退田还河,河道变宽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也就增强了。同时对河流的两岸采用生态堤防,栽种树木,让别人看完就觉得这河流原来就是这样的,真正做到修堤不见堤。”
记者发现这种生态治河的方式不仅仅用在了凌河的山区河段,在大凌河干流源喀左县县城内也用了相同的治理方式。喀左县从2011年开始进行凌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如今已经完成两岸生态护岸>1000亩,栽植各类乔木10万多株,各类灌木10万多株。栽植这些植物所用的土,全部来自于河道疏浚产生的土方。生态护岸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周边环境,“随弯就弯”的生态堤坝也加强了堤坝的防洪作用,更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恢复。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