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河北 >> 正文

河北湿地保护遇到三道坎

缺水缺钱缺管 湿地40年减少九成
Eedu.org.cn 作者:曹培锋 周迎久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湿地日”,河北省目前湿地的现状如何?将采取什么方式来保护湿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然而,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严重缺水、缺钱、缺管,这个“连着你和我”的纽带正在退化,湿地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湿地40年减少九成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既有浅海、滩涂,又有陆地河流、水库、湖泊及洼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河北仅平原湿地就有30多处,洼淀内都存着水。上世纪70年代初期,位于邢台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的宁晋泊、大陆泽湿地还是常年有水,从70年代后期起,由于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这里便逐渐走向干涸。
  在河北乃至全国,像这样消失的湿地还有很多。
  湿地退化仍在加速
  河北湿地类型多样,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均有自然或人工湿地分布。目前,河北省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的共7个,分别是昌黎黄金海岸湿地、滦河河口湿地、白洋淀湿地、北戴河沿海湿地、沧州南大港湿地、张家口坝上湿地、衡水湖湿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建立湿地监测体系。河北省除了个别的湿地外,尚未开展整体湿地监测。
  “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但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矛盾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统一规划和科学的保护管理,也加速了湿地退化趋势。”河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张海忧虑地说。
  “大部分平原河流湿地因上蓄下排和气候干旱等原因,已成季节性河流或多年断流,天然湿地面积逐年缩小。”张海说,受干旱影响,曾经是10万公顷的安固里淖湿地从2004年起到现在一直干涸着。有的湿地在通过不断引水得以“解渴”,但更多的天然湿地却受到了干旱的严重威胁。
  张海还告诉记者,在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监测、湿地研究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缺乏,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现,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
  另外,由于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大多数人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还有一些部门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围湖造田”,过度开发湿地资源,致使湿地面积减小,湿地退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湿地污染严重。”据张海介绍,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河流,造成多数内陆河污染,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有的物种已灭绝。
  三大难题困扰湿地保护
  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其生态功能的地位都很重要。在河北,尤其是沿海湿地,不但具有一般湿地的基本功能,还具有防止海水倒灌、防止蝗灾的特殊功能,对于当地社会生产和周边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缺钱、缺水、缺管是困扰河北湿地保护的三大难题。”张海说,加强立法是保护湿地的根本。据了解,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制定《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预计2010年完成立法工作。
  “保护湿地最主要的问题是缺钱。”张海认为,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的主渠道,各级政府应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以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各地还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
  “要保护好湿地,解决蓄水问题是关键。”张海最后强调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