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河北 >> 正文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特色园林城市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7
  建设园林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彰显历史之韵,传承文化之魂,营造山水之秀,建设低碳之城,培树文明之风,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山水秀美、文韵彰显的生态城市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保定紧紧依托独具特色的北方山水和文化古城资源,统筹设计,科学规划,高标准布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规划理念上,围绕打造“京畿重地、文化名城、低碳城市、山水保定”的城市名片,突出生态文化和绿色低碳,着力体现规划的生态性、文化性、持续性和系统性,把现代文明、历史文脉、生态文化进行有机整合、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让人民群众在拥享绿茵遍地、繁花似锦的绿色空间时,触摸体会城市的文化脉搏。在规划设计上,坚持“超前思维、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原则,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补充的规划体系,把城市作为一个大公园,大园林来规划,以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蓝图,以“山水+绿网、绿化+文化”为定位,以城市外围山体和环城水系为背景,充分挖掘千年古城深厚的文化,着力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形成“两廊(西沿太行山体和东沿白洋淀生态景观通廊)、三环(气候外围山水生态绿环、城市滨水景观中环、古城护城河绿地内环)、六楔(结合河流、铁路、城市道路布置的由城市外围伸入市中心的六条放射绿带)”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充分彰显保定山水园林独特魅力。在规划实施上,制定出台了《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城市园林绿化步入绿色图章审批、绿色控制的规范性、制度化轨道,实现了建设项目与绿化工程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增加绿量、做靓精品,着力打造品位独具、生态宜居的和谐家园。

  园林绿化是城市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鉴此,我们十分重视扩张“绿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提升品质,做靓精品。一是“增绿”,通过规划建绿、拆违扩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并举,普遍绿化、重点绿化结合,平面绿化、立体绿化整体推进等措施,全面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净增量。特别是,为增强城市绿化效能,降低热岛效应,在城市周边打造大规模绿化屏障,建成城市环城景观林带,实施太行山绿化、道路绿化、河道绿化等工程,在全市形成以道路、河渠为主线,公园绿地为重点,单位、居住区绿化为基础,近郊生产绿地和防护林带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格局,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绿化目标。二是“靓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对城市重点绿化区域进行提档升级,对窗口地区绿化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绿化靓点,重点实施了“三大建设工程”,即:城市公园绿地工程。用园林绿化“彰显历史之韵、传承文化之魂、营造山水之秀”,把历史文化融入园林建设之中,高标准建设了一大批公园、广场、游园、绿地,形成游园绿化有特色、广场绿化有内涵、公园绿化有文化的园林体系。单位社区绿化工程。按照“安全、方便、实用”原则,坚持“乔、灌、草、花”互相搭配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表的庭院绿化模式,使市民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走进园中,深切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清爽和惬意。城市河廊绿化工程。实施总投资60亿元的大水系建设,两库(城市西部山区西大洋、王快水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穿府补淀(白洋淀),以“两环四廊五湖十园”为主要节点,再现清水绕廓、五河穿城、水城一体、青绿弥望的山水景观。全市迄今共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98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区76个,各类公园16座,游园11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4.39 %,绿地率达38.5 %,绿地达标率100%,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9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逾75%。

  创新机制、活化思路,倾力建设以人为本、活力迸发的低碳新城。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保定情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提出生态经济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乡村互动的园林城市创建“保定模式”。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生态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能源之城”的战略思路。培育形成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为主导、特色鲜明、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制约。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大力倡导应用光伏LED和光热产品。投资2.57亿元,对157个小区、16条道路、所有游园、机关单位、主要路段、交通信号灯和旅游景区实施了太阳能应用改造。投入使用世界首座光伏发电与五星级大酒店一体化建筑电谷大厦。2010年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31天,污水处理率达9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逾95%,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创新发展模式,推行“多城同建”,把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筹推进,统筹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创建的工作模式。创新融资渠道,创园工作花费巨大,仅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我们坚持多元化投资,市财政投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单位社区投入一部分,社会各界捐助一部分。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大型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和综合环境治理,单位社区投入主要用于单位社区绿化和养护,社会捐助主要鼓励单位和居民认养绿地,以共建、捐建、认建、冠名等形式参与绿化建设,有效解决了创园资金投入难题。

  营造氛围、凝聚合力,努力构建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体系。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城市人民的切身利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全民参与,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领导机构和专门班子,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组织领导体系,坚持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大大激发了全市创建园林城市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在市内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创建园林城市意义,大力弘扬园林绿化理念,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努力把生态文明的良好愿望转化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生动实践。

  我们坚信,在不久将来,一座更具实力、魅力、活力、竞争力的“绿色保定”,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