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改写科尔沁沙地“沙进人退”历史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3日电(记者丁铭)30年来,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共完成造林1876.98万亩,森林覆被率由当初的8.9%提高到23.07%,改写了昔日“沙进人退”的历史。
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科尔沁沙地面积约为5.06万平方公里,其主体就分布在内蒙古通辽市境内,这里一度出现的“沙进人退”状况,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从1978年开始,通辽市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通辽市采取“自筹资金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群众投工投劳”的方针,运用承包、拍卖、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向生态建设汇聚,保证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顺利进行。
30年过去,如今通辽市已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投资4.3316亿元,沙化土地治理面积从1977年的402万亩提高到现在的2000万亩;全市水源涵养面积达到2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3万亩;平原地区全部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100%。河流、水库输沙量明显减少,林草植被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
据悉,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通辽市实现了林地面积和蓄积的迅速增长;河流、水库输沙量明显减少,林草植被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三北防护林:推动我国林业科技全面发展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十年(1978—2008)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让百姓尽享“红利” 辽宁今年投入1亿元打造科尔沁沙地“阻沙带” 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敦煌民勤沙化治理拉开帷幕 三北防护林:铸就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挡住”将近3亿吨泥沙流入黄河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