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山西 >> 正文

绿荫长歌

——山西朔州市右玉县五十八年建设“生态绿洲”纪实(上)
Eedu.org.cn 作者:纪石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3

  地处晋西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右玉县,解放前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山岭和尚头,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如今的右玉,蓝天碧水,水秀山青,满目苍翠,绿海荡漾。绿色锁住了肆虐的黄沙,昭示着环境已经改变;绿色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意味着生态日益良好。

  右玉的绿化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绿化右玉、决战贫困,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58年来,从最初的两个窝头一把锹到大规模的机械化绿化,作业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凝聚在全县干部群众心中的“绿化右玉”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变。58年过去了,右玉县从解放初仅有残林8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0多万亩;从解放初森林覆盖率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1%,高出全国平均值30个百分点。往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绿色海洋,右玉得到了“塞上绿洲”的美名,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的美誉。右玉人民创造塞外高原生态奇迹的功绩,已经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右玉干部群众坚持绿化荒漠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001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视察右玉时指出,改变老少边穷面貌,右玉的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9月,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金道铭在右玉调研时指出,右玉县在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著成就,这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把右玉县作为干部教育基地,在全省掀起学习右玉精神的热潮。2008年4月18日,朔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学习右玉精神。

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1949年,右玉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但恶劣的自然条件仍然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风沙干旱造成全县的沙化面积达到22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2%。全县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降水量443毫米。一年中6级以上大风天气平均为28.8天,最大风速为20米/秒,春季最大风力可达9级。

  面对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退路,只能改善自然,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这是摆在右玉干部群众面前的唯一出路!

  右玉和周边大多数县市一样,地下深埋着丰富的矿藏,而右玉人却没有选择及时致富的路子,他们没有进行开发煤炭等破坏自然的活动,而是一锹一锹地把家乡每一寸土地都绿化起来。

  58年后的今天,右玉的干部群众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到右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呼吸着充满植物味道的清新空气,人们难以想象,这里是一个距毛乌素沙漠不足一百公里的北国小城。

  这幅壮观的景象不是一天完成的,绿化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在右玉,人们能随口说出17任县委书记的名字和他们许多感人事迹,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后任继前任,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造林绿化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右玉刚刚解放,担任右玉第一任书记的张荣怀就认定,只有大面积造林,才能彻底改变右玉的荒凉局面。他带着一张右玉县地图,一部《朔平府志》,用两个月的时间,踏遍右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详细考察了解右玉的水文资料,磨破了两双鞋,亲自主持绘制出右玉绿化远景规划图。从此,张荣怀带领右玉人民向荒山开战,植树种草,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绿化右玉的蓝图。58年过去了,这张规划图纸虽然发黄变旧,随后的16任县委书委却视为无价的传家宝,靠着这个传家宝传承着老书记绿化右玉的理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年之中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每逢下乡,很少在乡镇机关吃住,而是乐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信心和勇气。群众中至今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书记进村催绿化,讲的都是大实话,青山绿水挡风沙,口外女娃口里嫁”,讲的就是一任任书记们动员农民上山种树的事儿。头几任书记植树种草的方法是“哪里能活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重点抓了自然环境的改善;后几任书记着力抓了生态、旅游的综合发展,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其间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一任一个台阶。这是一场风雨无阻、百折不挠的接力赛,没有畏惧,不能歇脚,只能勇往直前。

党员树立榜样形象

  58年来,右玉县委、政府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林要造、树要活,不搞数字造林,不搞形式主义。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干部,都胸怀一个共同的绿色理想,都怀抱一种造林至上、顽强拼搏的信念。

  他们早已习惯了脚踏一双胶鞋、手握一把铁锹、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野外生活。为了植树造林,许多同志顾不上陪侍多病的父母,许多青年推迟了预定的婚期。狂

  风能吹折树苗,流沙能掩埋树苗,却从未动摇党员干部植树造林的坚强意志。无数次今天栽苗,明日沙埋;多少树今年成活,明年夭折。这一场场人类播撒绿色与风沙吞噬绿色的“拉锯战”,磨练了党员干部的意志,坚定了他们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一代代党员干部怀着坚定的信念,负重前行,勇于进取,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带领群众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绿化攻坚战。余晓兰,一位普通平凡的共产党员,1992年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民开发治理“四荒”的号召后,她把数年养猪、卖豆腐积攒的几千元血汗钱全部拿出来,承包了南崔家窑的4000亩荒山荒坡。2000年右玉县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她又把承包的荒山逐渐扩大到近3万亩。植树造林见效慢,她这样做图的是啥?她说:“共产党员就要看得远一些,勇于吃苦,做别人一时想不通甚至不愿做的事。”她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每天往返40多趟挑水上山,栽树浇水。16年过去了,她的皮肤变黑变粗糙了,双手磨出厚厚的老茧,岁月的年轮过早地爬上了她的额头,但是,她所承包的几万亩荒山,如今已是绿荫盖地,一派勃勃生机。

  余晓兰造林治荒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人,南崔家窑村所在的杨千河乡掀起了群众踊跃承包绿化荒山的高潮,余晓兰则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荒山变绿人有情,右玉的干群关系在共同的绿化事业中,变得更加密切。如今,右玉不仅能够搞好每家每户的绿化,而且还能成功地组织千军万马齐上阵的绿化大会战。这其中,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和骨干纽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生态绿洲,山西,绿化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