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要用好“绿色资本”这张牌
事件:
自8月份以来,第三届绿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也成为天津旅游新地标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市民亲近自然、畅享绿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每五年举办一届的中国绿化博览会(简称绿博会)是我国绿化生态领域组织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博览会,被誉为中国绿化领域的“奥林匹克”,也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博览盛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
8月18日,历经近两年建设筹备的第三届绿博园精彩亮相。这座栽植树木近千种、十万余株的巨大天然“氧吧”将成为天津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一座“绿色丰碑”。
借助绿博会的召开,近日,天津市武清区召开绿色与经济发展座谈会,会上各界人士以武清区为样本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好“绿色资本”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促产业转型升级展开讨论。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或者鱼和熊掌的关系,只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完全可以兼得。”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李丽君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5.58亿元、增长1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8亿元、增长16.6%,其中税收占75.8%;固定资产投资560.4亿元、增长20.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区县前列。
点评:
继“奥运蓝”、“APEC蓝”之后,近日北京又经历了“阅兵蓝”。在各种“蓝”的背后,是政府为确保碧水蓝天和交通畅通所采取的临时性强化环保措施。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北京的蓝天白云仍未“常态化”。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并强化绿色GDP发展思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甚至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蓝天白云“常态化”,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地处京津发展主轴线上,素有京津走廊之称的武清区,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如何抓住这一轮战略发展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据先机和主动,已成为武清加快区域发展新的挑战。面对这一重大的课题,武清区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武清河流、湖泊、森林资源丰富,作为天津市唯一入选的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理念,把生态建设融入发展全过程,做强生态优势,环保“一票否决”制成为武清招商引资不可触碰的一条红线。这样的发展思路,不仅没有使武清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降下来,反而吸引了众多大项目、好项目在这里落户,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叫响了“生态武清”的品牌。
正因为武清区坚持这样的发展思路,才得以成功获得第三届绿博会的举办权。谈到两年前绿博会的选址,绿博园所在地、武清区委下朱庄街道工委杨来增书记介绍说,绿博园将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推动“绿色”协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并成为市民的绿色科普基地、植绿护绿基地和休闲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本届绿博会打造成一届“永不落幕”的绿博会,将绿博园打造成天津旅游新地标。
事实上,这一系列举措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武清区未来发展的新路径与方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下,武清区并没有简单的利用区位优势等先天条件走传统的发展思路,而是另辟蹊径,拼“软、硬”环境———其重点是,以生态文明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主导,全面推进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资源利用等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以“京津之翼、生态武清”为城市定位,已经形成了京津冀之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品质模板,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全国来看,这对国内地级城市的区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创新与探索,都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生态人居是构筑绿色资本的财富宝库 中国绿色资本联盟在京成立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