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江苏 >> 正文

奎河起死回生有何妙方?

徐州历届政府坚持不懈治理,大幅度削减排污总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Eedu.org.cn 作者:于新兰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1
  本报讯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举全市之力,实施以奎河治理为重点,城市污水截流、河道景观建设等为主体的“碧水工程”,使奎河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3年下降了92.7%。
  如今的奎河两岸呈现出“夹岸杨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宜人景色,为徐州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称号和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大力关闭污染企业
  据介绍,奎河源于徐州城区,向南经安徽省宿州市汇入淮河,在江苏境内长约30公里,是淮河水系中典型的城镇纳污河流。为彻底解决奎河污染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奎河水质变清的三期治理工程目标:上游市区段水质变清,两岸变美;下游水质达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1994年前,徐州市区的重点污染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奎河流域,奎河纳污量占市区排污总量的65%。近年来,徐州市采取“壮士断腕”的措施,对沿岸污染严重企业实施关停搬迁,先后关停了市区无线电四厂、徐州市第三造纸厂、铜山县榆庄造纸厂和清平纸业等14家重污染企业,搬迁了徐州溶剂厂、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等企业,淘汰了江苏四菱染料集团公司部分污染严重的染料产品,年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00多吨,工业排放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目前,四菱公司正在实施全厂搬迁方案。铜山县三堡镇3家造纸厂中已有两家关闭,剩余一家将于年底前关闭。
  同时,徐州市对流域部分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所有污水全部截流进入管网,建设了日处理16.5万吨的奎河污水处理厂。目前,奎河两岸工业废水排放比例从65%下降到不足10%,奎河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污染物总量大幅度下降,下游水质明显好转,国控断面各项指标检测达到国家标准。
  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在奎河流域,徐州市政府先后建成市区奎河、华东输油管道、铜山县新区和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4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20.1万吨。奎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是奎河治理的核心。徐州市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从奥地利引进全套污水处理设备,于1994年12月率先在淮河流域建成了第一座、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1.6亿元,日处理能力10万吨,处理后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一期工程完工后,1998年投资4200万元进行扩建,将奎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到16.5万吨/日,保证了奎河所有污水能够全部处理达标。
  为改善奎河出境断面水质,2002年,徐州市又投资910万元,对奎河污水处理厂工艺进行再提高工程。2003年,徐州市政府锐意改革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机制,采用TOT模式,由安徽国祯集团斥资1.6亿元获得了奎河污水处理厂30年的特许经营权,政府支付0.8元/吨的污水处理费,保证了污水处理厂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在治理奎河水质变清目标的基础上,徐州市政府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对奎河进行加宽河床、疏浚清淤、石砌护坡、美化绿化等综合整治,修建了清污分流闸,奎河两岸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昔日的纳污河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针对奎河下游铜山县三堡镇部分企业废水对奎河出境断面水质可能造成影响的问题,结合当地水资源紧缺和农灌面积大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厂内达标回用,厂外生态利用”的污水资源化措施,兴建生态氧化塘,修建、完善农田灌溉网络,使达标排放的废水通过人工调控,经过进一步净化后用于农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量。
  为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徐州市及所辖县(市)均全面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并专项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2007年,仅徐州市区就征收污水处理费6000多万元,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下游河段水质明显改善。
  严格监管确保流域水质安全
  为确保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的完成,徐州市政府强化了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作的领导,把治污任务分别落实到各县(市、区)长的任期环保目标责任状中,加强了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
  同时,徐州市从环保机制、管理、科技创新入手,不断推动治污进程,对奎河等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立了污染源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不仅推出了奎河污染治理设施代运营机制,而且实施了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先后对沿线重污染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实现联网。
  徐州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流域水质达标的通知》,着重建立有利于形成环保产业的环境价格体系、收费体系和运营费用动态调整机制。大胆提出了“创新环保机制,面向市场求生存,依靠市场谋发展”的思路,探索治污市场化建设与运营的投融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得税、企业得利、银行得息、百姓得益”的治污与运营管理的新路子。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