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沿海规划开发造就海碧天蓝
近日,记者驱车沿临海高等级公路和海滨大道奔驰,海风吹拂,美景尽收眼底。在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金茂源、北港镍业、东城生物科技集团等企业生产红红火火。而在离园区不远的润涛海参工厂化养殖基地内,一群群海参正安谧的在池底觅食。来自山东的投资商孙明秀介绍,海参对水质要求特别严格,在全国重工业纷纷抢滩沿海的形势下,赣榆保留了这么一片海产品养殖区,真是难能可贵。
我区的海岸线,从最北的绣针河口到最南的临洪河口,约有62.5公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北翼”的赣榆自然成为全市沿海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建港”“临港产业区”“港产城一体化”“产城融合”等成为时代热词。在热火朝天的沿海开发热潮中,我区的用海规划却是冷静的。“为使黄金岸线产生黄金效益,我区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听证论证,千方百计找到海岸线黄金分割点,科学规划了四大工业园区、海产品养殖区、生活休闲区等城市功能区。”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实现打造宜居宜业海滨特色城市的目标,科学用海是我区的不二选择。
区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科负责人介绍,我区海岸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淤泥质海岸。我区依据不同地貌特征区别利用海岸资源。北部岸线地质条件好,非常适合建码头。从2010年8月19日起,历经859个日日夜夜不懈奋斗,赣榆港于2012年12月25日成功开港,赣榆从此挺进“海港新时代”,结束“有海无港”的历史。与赣榆港紧邻的柘汪临港产业区快速崛起,一批大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双双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南部海岸则是“虾兵蟹将”的天堂,高品质的海洋养殖正在推开。旅游和城市生活岸线因地制宜镶嵌在海岸线上。
科学的功能布局,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随着四大园区功能的提升,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由理想变为现实,加之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最具投资潜力奖”等荣誉的获得,我区对工业项目的“吸附力”不断增强。据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在我区落户,其中一些不符合产业规划、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挤占其他功能区空间的项目,都被一一婉拒。
婉拒工业项目,为生态“留白”,换来海碧天蓝,留下了全市唯一的绵延十几公里的天然金海滩。近日,市政协视察组沿海滨大道视察,看到美轮美奂的金海滩,委员们情不自禁停车欣赏,并表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留白也是规划,留白也是控制”,委员们对赣榆高瞻远瞩的眼光和科学超前的理念赞不绝口。
“让海岸‘留白’,不但没有阻挡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反而促进全区经济更加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区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用海,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落户的项目高端化,提质增效。一二三产结构更合理,尤其是三产发展势头迅猛。
近日,海州区的范先生带着外地客户下榻新城金苑宾馆。范先生说,赣榆海滨新城推窗望海,环境优美,海鲜新鲜,还能上秦山岛海钓,把客户安排在这里上档次。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严格落实海岸线使用规划,全面策应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方略,实施“城市东进,拥抱大海”战略,“一岛一城一海湾”建设如火如荼,14平方公里的海滨新城拔地而起,已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围海造地,占地3.6平方公里的琴岛天籁片区,目前西区陆域回填已完成,东区回填50万方,一二号闸和环岛路、金海东路、滨海东路建设正快步推进。秦山岛旅游开发高潮迭起,码头航道疏浚工程已竣工,栽植黑松3万株,序时构建环岛路。“城在海中、海在城里、城海相依”,一座集休闲旅游、商务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宜居的特色海滨城市魅力初现。
黄金岸线黄金分割,各个功能区各司其职,相互依托辅助,实现效益的乘数效应。“城市美了,旅游火了,我们养殖的海鲜也就更吃香了。”青口镇蓝湾现代渔业园负责人说,届时园区的智能化养殖车间面积达120万平米,年产海参、虾、蟹等海产品达3200吨,年可创产值1.2亿元。( 忠实 步青 李玲 永进)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