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生态文明宣教模式 环境宣传有灵气接地气
在近日进行的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中,上海市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自评得分为102分,其中基本分88分,特色创新分14分。
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大平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鼓励市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利用《中国环境报》平台,报道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动态。2013年,《中国环境报》上海记者站不断寻找新闻热点,关注社会焦点,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报道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全年在《中国环境报》上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139篇,其中头版头条4篇,1版新闻29篇。
利用“上海环境热线”网站,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上海环境热线首页全年访问数增加2868509人(次),日均8195人(次),发布新闻6431条,发布环境影响评价网上公众调查、环评公示、环评报告书简本及玻璃幕墙技术分析报告2521项。
通过“上海环境”官方微博,及时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环境”在四大微博平台共发布微博11000多条,拥有粉丝超过22万。发布内容涵盖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区县工作动态、环境政策解读、环保科技前沿等领域。
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组织相应发布内容。2013年,“上海环境”在新浪平台全国环境类政务微博的排名为第三位。“上海环境”政务微博还获得“东方网”微博平台“最具人气机构微博”奖。
通过编发环境舆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环保大局。加强对涉及上海市环境保护有关工作新闻报道和事件的舆情跟踪,及时、有效地研判和处置负面舆情,最大程度地减轻负面舆情对环保工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环保形象和社会稳定。
截至2013年年底,舆情小组共收集各类舆情近3万条,分析上报舆情600余条,形成月报4期、周报61期、专报15期、简报(短信、电邮)23期。舆情小组还首次将年度重大舆情事件进行时间、地域、类型等方面的汇总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工作建议,形成《2013年上海市重大环境舆情事件》和《2013年环境舆情报告》两份报告。
鼓励公众参与,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围绕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和联合国主题“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结合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策划并实施“6·5”上海宣传系列活动。如人大代表参观调研新金桥电子废弃物拆解中心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监测市民开放日、世界环境日论坛、“心花礼佛”嘉定区佛教界绿色环保行动、“2013世界环境日——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与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共同主办“低碳小达人”科技创意大赛等。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重要政策的出台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等不同形式进行有关发布工作。全年共组织新闻发布会1次、新闻通气会7次,安排记者专访120次,组织发布新闻稿28篇。
有的放矢,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
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和环境宣教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联合上海市公务员局、上海行政学院等单位,举办处级领导职务公务员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来自环保系统、绿化市容系统及其他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32名副处级干部参加培训。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授课、学员论坛、环境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包括上海环境保护总体任务和形势、城市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上海市细颗粒物PM2.5污染现状及控制防治等。
强化教育职能,培养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一是持续开展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提倡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校生态环境委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发现校园环境问题,并制订合理计划解决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项目通过区、县落实到学校,通过校长、老师普及到学生、家长,影响了一大批有条件、有实力的学校参加。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共有28所学校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最高荣誉——绿旗。二是大力推广“低碳小管家”项目。2012年~2013年间,全市累计有40多所学校的45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建立教育基地,创新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教育模式。上海从2012年开始就积极开展“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通过《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对基地管理体系、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让环境教育走出课堂,有灵气、接地气,创新环境教育新模式。截至2013年,上海共创建“市级环境教育基地”10家。这批基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设施齐全、教育模式先进,在环境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实效性和示范性,在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的推广和普及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拓宽教育范围,构建公众环境教育新风尚。一是开展第三批“上海市绿色社区”评选。2013年,上海又有20家社区获得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截至2013年,上海累计创建市级绿色社区61个。这些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动员居民参与环保实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二是与上海市妇联共同开展“巾帼环境友好使者”上海站启动和使者培训工作,来自上海17个区、县,涵盖教育、卫生、科技系统,以及市级机关单位的210名巾帼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培训。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