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宁厦 >> 正文

淤地坝建成了西吉农民的“绿色银行”

Eedu.org.cn 作者:欧阳新华 孙太旻…    资讯来源:中国水利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5

 

车路沟流域综合治理

    中国水利网站5月25日讯(通讯员 欧阳新华 孙太旻 项晓光)“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这是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拔最高的西吉县农民对淤地坝建设成效的高度概括。西吉农民形象地称淤地坝为流域下游的“保护神”、解决温饱的“粮食囤”、改善生态的"奠基石"、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西吉县位于黄土高原中心腹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西吉县农民的贫穷落后。为了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吉县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2003年以来,流域机构加大给予西吉县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西吉县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以兴建骨干工程为龙头,以坝系建设为主体,集中连片治理,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成功建立起沟道坝系防护体系,成为西吉县黄土高原沟壑区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有力保障。目前全县淤地坝年均蓄水量达到2400万立方米,使17乡、86村的4.6万人、2万头大家畜的饮用水得到了彻底解决,每年为群众节约拉水费用360万元。 

    5月21日,黄河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报道组在西吉县车路沟流域坝系现场了解到,坝系工程自2005年9月验收后,车路沟流域已解决了周边偏城、白崖、吉强三乡(镇)1.5万人、0.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淤地1.5万亩。同时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为当地农民水浇地提供了水源保证。偏城乡车路村利用淤地坝蓄积的水资源,建起高效农业温棚34座,大力发展香菇、花卉以及蔬菜农作物。今年40岁的车路村村民王富军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有30多户农民承包了温室大棚,好的温棚年收入每亩可达到2万多元。王富军把记者带到一个浙江人承包的香菇温棚里,记者见到一排排排列整齐的香菇模胚,每个胚上都结出了喜人的香菇,王富军说:“要是没有坝里的水,这里不可能搞高效农业。今年这座温棚要是管理得好,收入2万元没问题。”在对比前些年靠天收成的每亩地收入,王富军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往一亩地撑破天收入300—400元,现在靠淤地坝蓄的水建温棚,再加上科学的种植技术,7分地可收入2万元,简直天上地下。

    西吉县水保站单站长说,车路沟小流域坝系目前已建成10座水保骨干坝,17座中型淤地坝,21座小型淤地坝,新增库容1486.7万立方米,拦泥库容501.09万立方米,有效地利用当地水资源,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