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生态立省——保护与发展如何双赢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青海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

  青海新闻网讯

  主题词:生态战略

  ——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使青海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主持人去年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保护生态”作为我省的三大任务之一,今年的人代会又提出我省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作为全省思想解放的新成果,生态立省的提出可谓深得民心。那么,大家对“生态立省”这个概念怎样理解?

  网友“金刚”:简单点说,生态立省就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青海师范大学学生 赵振海:从概念上说,生态立省就是在一个省域范围内,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三大规律(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规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立省战略,为推动青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转变指明了方向。作为学子,生在青海,学在青海,希望将来能有贡献于家乡。特别是生态方面,我很有信心。

  网友“金刚”: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这个概念真是太英明了,生态立省就是把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以具体化;对老百姓来说,就是节电节水节气,就是尽量购买节能产品;就是少用、不用塑料袋;就是树立公民意识,地球村村民意识;就是再有钱,不能和“不可再生”唱对台戏;再缺钱,也不能动子孙的生态本钱。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 吕家珑:我很欣慰地看到: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使青海的发展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这个思路又与时代和国家的情况息息相关,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我们必须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谋求保护,坚定不移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们在工业文明中落在了后面,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却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主持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对发展相对滞后的青海来说任务十分艰巨,但又别无选择。请问,我们的希望和出路在哪里?

  省委党校教授 马洪波:青海的发展必须打好“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民族团结”三张牌。从生态保护机制看,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青海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三江源和青海湖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相继上马,但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等特点影响,青海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好转。究其原因,显然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特别是未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有很大关系。

  赵振海:目前,我省基础设施对发展的承载力严重不足,在生态保护方面尤为突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生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环境压力还在增大,恢复生态投入不小,不能再产生新的环境代价。

  省教育厅干部 曾松柏:生态立省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拓精神,实践实践再实践,不要观望。大概要搞好这样几个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环境质量保障体系、生态文化及操作能力保障体系。从长远看,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步入生态文明。虽然我们在工业文明中落在了后面,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却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鉴于青海得天独厚的生态比较优势以及这些年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的经验,我们有条件、有可能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突破,甚至后来居上。

  省工商局干部 田会杰:在全国打造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不少省份提出生态立省问题,看来大家都心存此想,堪称共识。现在还有一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的提法,包括生态经济、生态产品、生态屏障、生态文化这些词汇在内,都是我们对于生态立省这一重大战略的积极态度和清醒认识,说明生态立省作为“三大任务”之一正在生根发芽。当然,问题和困难是明摆着的,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大美青海”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对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承诺,二者都是庄严而神圣的。

  主题词: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省最大的资本、最大的生产力和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主持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关系上,应树立生态至上的理念,因为高增长往往与高耗能、高污染、高破坏相关联。就生态保护的迫切愿望而言,民生问题的解决似乎不能单纯依赖经济高增长,而且对青海来说,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其特殊性,可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解决。想问问大家,这个说法成立吗?

  人保财险西宁城西支公司 何宝利:是成立的。青海特别就特别在这里:地广人稀,生态脆弱,易毁难生,把发展建立在“废墟”或沙化严重的“家门口”,你乐意呀?再说,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少数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有全局观念不仅是高风亮节,也是公民素质的体现。

  省发改委副主任 闫天池:生态环境是我省最大的资本、最大的生产力和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青海人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不仅是保护青海一省的生产力,也在间接地保护全国的生产力。因为青海的环保力度对于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的生态安全有重大意义。

  西宁一中教师 赵萍:这方面青海人贡献不小,还将贡献下去,这是青海人的光荣,也是青海人的责任。但青海非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非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在还比较严重,要完全负起这个责任还真不容易。

  马洪波:青海承担着维护全国生态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要责任,在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很多地方的经济建设速度将会明显减缓,这就需要调整和完善对工作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因素在考核中的权重,从制度层面促使他们能够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所在地取得全面发展。但在这一方面,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考核体系仍在发挥作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题词:生态经济

  ——生态产品是青海能为全国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

  主持人:目前,探索集约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协同发展成为我省上下共识,其中生态发展与其他各种发展关联度最高,生态农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率先亮相,生态经济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可谓新的朝阳产业。请问诸位,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苏海红:生态是发展的基本要素。生态文明并不排斥发展,相反它主张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对青海来说,生态产品是我们能为全国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我们一定要从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把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具有高原民族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发展。

  装修设计师 刘思嘉:我是南方人,在青海生活多年了,每有朋友来,我就是他们“青海生态游”的导游,青藏高原的绚丽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唐卡、堆绣以及民族歌舞,让人称奇;无污染、天然、绿色的虫草、大豆、牛羊肉,有利于健康。这说明保护和发展是能够找到契合点的,这就是多开发生态产品。

  网友“花谢花开”:为开发更多的生态产品,得从源头抓起。打造生态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还是要先试点,就是有了经验,也不要一哄而上。青海人“打倒”青海人的事情实在不少。比较而言,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机制,实现草畜平衡和牧民增收,难度更大,要充分实验。可以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推行股份合作,进行必要行政干预,推动草场、牲畜有序流转、集中,引导牧民向适度规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产品“永葆青春”,永不褪色。

  ——青海应该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主持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生态经济肯定要唱主角,问题也最多,具体有哪些?

  闫天池: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就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分区分类”原则做好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循环经济,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在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前提下发展新型工业,建立符合青海特色的产业结构。

  吕家珑:也就是说,青海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仍不宜工业立省。因为青海的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已决定了我们在这方面先天不足。即便花费了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还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贾应忠:三江源地区应以“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发展”为坐标,努力克服生态建设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的局限。建议在生态建设项目上采取“政府主导、多方投资、企业运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方法,降低政府成本。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林亚松: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手段,以“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教育、引导、组织群众在中藏药材采挖、种植、藏毯编织纺纱和三江源总体规划项目的劳务活动中逐步增加收入。

  网友“扎西多杰”:青海必须意识到,申请国家生态补偿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单靠国家的补偿是富裕不了的。青海应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还应该及时建立相应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试验研究基地,吸引大批的生态学专家学者到三江源区进行科学研究,使三江源区特有的自然属性研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瞩目的生态“显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品牌,也是产品的卖点

  主持人:现在许多名山大川在做先污染、后治理的“返工活”,看了让人心酸。搞生态旅游,我们能躲过这一“劫”吗?

  网友“智多星”:在发展生态经济上,有段话太痛快了,与大家分享:多策并举抓好节能减排,利用好“三个手段”,即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狠抓“三个环节”:一是“生”。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多上快上一些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二是“改”。就是要加快对现有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更新,加快升级改造;三是“死”。就是对技术工艺落后、严重污染环境、能耗高的行业,坚决关停并转。

  网友“小车不倒”:外地人、外国人来咱青海,肯定不是冲着我们的高楼大厦来的,而是我们高原的独特风光和人文精华。前几天,我的一个青岛朋友来青海玩,感慨比感受多,她说:“你们青海人卖‘空气罐头’就赚钱。”我们的生态旅游大有可为。

  博士服务团成员 梁凯:我一直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品牌,也是产品的卖点,其价值要在开发的资源和产品上得到体现,所以我不赞成圈湖卖票、圈山卖票这样的做法。与其如此,不如将这块土地上生产的水、酒、粮、肉挂上生态的品牌来出售。

  网友“藏野驴”:青海湖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这是咱青海人的骄傲。应拆除青海湖周边15-30公里范围内所有人工建筑物,还青海湖原貌,彻底消除人为原因对青海湖周边环境的污染。游客可在距青海湖15-30公里以外的地方住宿,以骑马、坐马车、或坐电瓶车这种环保方式进入景区。距离产生美,也许“渐进”会更有看头。

  主题词:生态文化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需要借助文化的张力

  主持人:宋秀岩省长最近指出,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立省战略的前提,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关键,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生态立省的灵魂。请问如何理解这个“灵魂”?

  省社科院 胡芳:青海多元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尤其是深受藏传佛教文化影响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环保理念和独特的生态观,并切实将这些观念体现到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高原各民族所普遍具有的神山信仰、树木信仰、水神信仰,都蕴含着可贵的环保意识。精神思想与文化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需要借助文化的张力。青海多元民族文化是青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种多元民族文化不仅给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着积极作用。

  梁凯: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何以能够迅速发展的经验时,曾公布了一本白皮书,其中有段话发人深省:“日本经济发展的三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足以说明,资本不是关键因素,文化才是最主要的。

  网友“霹雳彩虹”:发展是对原有平衡的破坏,而文化是有效的粘合剂,生态文化建设正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皈依,寻求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需要传统支撑,更需要走出高原,向“海洋文明”学习,需要我们开阔胸怀,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增强自我改造能力,不断增添生态文化建设新主张。

  省气象局干部 程萍:以生态的名义,人与自然的“对话”日趋平等,日趋和谐,这是后工业化时代人类自我反省的金色果实。如果人类不善待大自然,不以感恩之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迟早会失掉自己的家园,所有的守望将会变得空洞和游离。在捍卫生态的旗帜下,万物之灵长———人,从“凛然不可侵犯”的城堡里走出来,这是人类的成熟;在交出对大自然“自由索取”的特权之后,我们和这个星球乃至宇宙作朋友的“季节”才刚刚来到!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