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青海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

Eedu.org.cn 作者:邓本太    资讯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6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地党委、政府及农牧部门的不懈努力,我省生态畜牧业建设从试点到示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建设生态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经过广泛调研,在充分认识我省省情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为实现畜牧业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新青海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的正确性就在于明确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方向,抓住了根本。只有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才能确保完成省委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只有生态畜牧业建设,才是实现这些战略任务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不搞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就没有行之有效的抓手,建设现代畜牧业就没有可供操作的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没有良好的根基。只有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才能保证我们正在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环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游牧民定居等工程项目发挥最大建设效益。

  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牧区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草原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尤其随着牧区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牧区畜牧业经济增长空间却越来越小,发展活力也越来越不足。在2000年前,我省牧民人均收入一直高于农民,从2001年以后开始低于农民收入,且差距逐年在拉大。

  据统计,2009年,我省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049元,较全省平均水平低297元,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10元。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分散经营的局限性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束缚了牧区经济的发展。随着牲畜数量的无序增加,草场超负荷承载,牧草得不到休养生息,人、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牧区现有牧业人口75万人,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35%,牧民人均占有草原729亩,比1980年减少32%,人均饲养牲畜由35个羊单位锐减至22个羊单位,天然草场超载牲畜1500多万个羊单位,实现草畜平衡生产现有草场仅能容纳40万人从事畜牧业生产。这一现实导致了草地畜牧业发展已陷入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牧民生存已陷入困境。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这一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在全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和地位,关系着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基本农田的整体供给能力。为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在中央的支持下,近年来我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但从整体建设效果看,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牧民可持续增收与草原生态保护间的关系问题,牲畜超载过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草原生态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从畜牧业内部挖掘生产潜力,通过减畜提质,确保畜牧业持续增产牧民持续增收,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牧区牲畜基本上免费吃草、免费喝水,成本低、效益高,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户散居的生活方式,很难开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畜牧业商品生产,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广泛存在畜牧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小而全、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要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必须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牧民组织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之路。

  从我省草地畜牧业的现实而言,要实现人、草、畜平衡发展,意味着有35万牧民需要转移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通过合作社统一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牧民分工分业,促使一部分牧民将草场、牲畜作价入股后,在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转向非牧产业。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主要在城镇或交通沿线连片建设、实现集中定居,这恰恰解决了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分流富余劳动力进城入镇,创办二、三产业,住有所居的后顾之忧。

  我省面积大、人口少,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中份额很小,能给全国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在全国能够立得住、打得响的特色经济品牌。为争取国家在我省尽早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主动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既是我省畜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向中央表明青海省愿意承担起保护好草地生态环境、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责任和决心;不仅有利于我们争取得到中央的支持,也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掌握落实政策的主动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省草地畜牧业以草定畜措施的落实,也有利于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牧民持续增收。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以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切入点,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分流牧业人口与减畜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实现草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的指导思想,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任务,要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艰巨,加之生态畜牧业既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经营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还有很多疑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