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贵州日报讯(周军)按照“规划先行、科学指导,党政引导、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逐步铺开,‘五个培育’、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黔西南大力实施“环境立州”战略,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全州8县(市)已列入了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县,每个县三年间国家将补助3000万元,从2009年起,州财政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对石漠化综合防治的投入,重点用于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点工程建设补助,依法征缴各类育林基金、植被恢复费、煤炭调节基金、水土保持费和生态效益补偿费,统筹安排用于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黔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治理坡耕地过度开垦六个方面。
同时,黔西南充分利用岩溶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把实施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利用“顶坛模式”、“坪上模式”、“晴隆模式”和“车桑子模式”的示范效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林茶、林药、林竹和绿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公益林区等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百姓受益协同推进。
黔西南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加快生态现代化步伐”的目标,到2010年,治理石漠化面积180万亩,占全州石漠化总面积的23.9%,到20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405万亩,占全州石漠化总面积的54%,使全州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生态功能不断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步入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黔西南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