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四年四连旱 13乡镇近10万人饮水难
现状:连续137天无有效降雨,2011年降雨量44年最低
影响:13个乡镇近10万人饮水难,近20万亩作物受旱
应对: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兴建设施,保障生活用水
水井干枯,水沟断流,庄稼几近绝收,这是成都商报记者13、14日在攀枝花部分旱区看到的情况。村民奋起找水,政府兴建设施。在严峻的形势下,人们对旱情说“不”。
攀枝花市水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攀枝花部分地区连续4年遭遇夏秋冬春“四连旱”,2011年降雨量更是创下1967年以来最低值。目前,攀枝花市1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影响,近10万人、5.76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近20万亩作物受旱。在连续137天无有效降雨后,攀枝花市正式启动Ⅱ级抗旱应急01响应。
时间:13日14时
地点:平地镇集镇周边
小麦干枯 村民放驴啃食
13日14时许,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攀高速平地出口下高速,转道国道108线,距离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集镇仅1公里远。
道路两边是果园和田地。因为干旱,小麦长得稀稀拉拉,高度都在20厘米左右,叶子泛着不正常的黄色。
“太干了,长不起来。”路边一块麦田内,当地村民张海一把拔起几株麦苗,叶子干枯,“用打火机都能直接点燃。”。
“山沟内的麦地还有点绿色,但没啥收成的,一亩地最多能收50斤麦子。”村民陈元江说,因为缺水,农作物基本上“营养不良”,很多村民都放弃收割那些稀稀拉拉的庄稼,“你看那些荒着的土地,就是因为缺水,年前就放弃种植了。”
半山腰一块麦地里,有村民将毛驴放进麦田,让它自己去吃。
时间:13日15时30分
地点:平地镇波西村箐头组
水源珍贵 洗脚水喂鸡浇菜
13日下午,平地镇副镇长黄明凤深入遭遇旱情最为严重的波西村等地了解情况。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小时后,来到平地镇波西村箐头组。村民们居住在山坡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个蓄水池,平时生活用水通过管道从山涧引至房屋附近的蓄水池,储存使用。村民杨加游的水池内,从山涧接水的水管已没有水流出。
“山沟都干了,池子里的水还能维持10来天。”说话间,杨加游拿着装有污水的水瓢从厨房出来,将水小心地倒进门前一个铁桶内,“缺水得很,洗脸、洗脚、洗碗、刷锅的水都不倒,装在桶里,拿来喂鸡,浇菜。”
时间:14日11时许
地点:盐边县红格镇新隆村
挖坑蓄水 力保芒果树苗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受旱情影响严重的盐边县红格镇新隆村。一路上,两边的山地里几乎没有种植庄稼。
新隆村栽种了不少芒果树苗。“芒果耐旱,经济效益也不错,现在村民们都将庄稼改种为芒果了。”村民高正江说,现在大旱,急需用水保苗,“到处找水,用摩托车载,用拖拉机拉,不管用什么方法,首先要保住芒果苗的存活。”
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地里,村民周成银和张林江正用拖拉机拉水浇灌芒果苗,苗窝里的土壤已经干得开裂。“现在正是长植株的时候,缺水长不好。”周成银家种有50多亩芒果,其中新栽种的有40多亩,另外10余亩已经开花挂果,也是急需用水的时候。
“老树已经成活,今年不结果明年结,新树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周成银说,浇一轮水需要10天左右,水是从坡下的一个水坑里拉来的,现在只要看到哪儿土壤湿润,就挖成坑蓄水。
兴建设施 保障生活用水
在连续137天无有效降雨后,日前,攀枝花市正式启动了Ⅱ级抗旱应急响应。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攀枝花市水务局获悉,目前抗旱总投资5500万元,用于打井、抽水、运水、调水和购置抗旱设备等,已在重旱区规划了一批应急水源工程。
据介绍,仁和区平地镇跃进水库抽水工程投资135万元,目前已开工;盐边县红格镇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679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解决红格集镇及周边村社2万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米易县也投入抗旱设备购置资金200万元。
截至目前,攀枝花全市已新建抽水、打井、集中供水工程23处(其中,仁和区21处、西区2处)、应急水池和水窖86处,维修提灌站10座、新建6座,已临时解决5.67万人、2.5万头牲畜饮水问题。目前,旱区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保障。(成都商报 罗本平)
影响:13个乡镇近10万人饮水难,近20万亩作物受旱
应对: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兴建设施,保障生活用水
水井干枯,水沟断流,庄稼几近绝收,这是成都商报记者13、14日在攀枝花部分旱区看到的情况。村民奋起找水,政府兴建设施。在严峻的形势下,人们对旱情说“不”。
攀枝花市水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攀枝花部分地区连续4年遭遇夏秋冬春“四连旱”,2011年降雨量更是创下1967年以来最低值。目前,攀枝花市1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影响,近10万人、5.76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近20万亩作物受旱。在连续137天无有效降雨后,攀枝花市正式启动Ⅱ级抗旱应急01响应。
时间:13日14时
地点:平地镇集镇周边
小麦干枯 村民放驴啃食
13日14时许,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攀高速平地出口下高速,转道国道108线,距离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集镇仅1公里远。
道路两边是果园和田地。因为干旱,小麦长得稀稀拉拉,高度都在20厘米左右,叶子泛着不正常的黄色。
“太干了,长不起来。”路边一块麦田内,当地村民张海一把拔起几株麦苗,叶子干枯,“用打火机都能直接点燃。”。
“山沟内的麦地还有点绿色,但没啥收成的,一亩地最多能收50斤麦子。”村民陈元江说,因为缺水,农作物基本上“营养不良”,很多村民都放弃收割那些稀稀拉拉的庄稼,“你看那些荒着的土地,就是因为缺水,年前就放弃种植了。”
半山腰一块麦地里,有村民将毛驴放进麦田,让它自己去吃。
时间:13日15时30分
地点:平地镇波西村箐头组
水源珍贵 洗脚水喂鸡浇菜
13日下午,平地镇副镇长黄明凤深入遭遇旱情最为严重的波西村等地了解情况。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小时后,来到平地镇波西村箐头组。村民们居住在山坡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个蓄水池,平时生活用水通过管道从山涧引至房屋附近的蓄水池,储存使用。村民杨加游的水池内,从山涧接水的水管已没有水流出。
“山沟都干了,池子里的水还能维持10来天。”说话间,杨加游拿着装有污水的水瓢从厨房出来,将水小心地倒进门前一个铁桶内,“缺水得很,洗脸、洗脚、洗碗、刷锅的水都不倒,装在桶里,拿来喂鸡,浇菜。”
时间:14日11时许
地点:盐边县红格镇新隆村
挖坑蓄水 力保芒果树苗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受旱情影响严重的盐边县红格镇新隆村。一路上,两边的山地里几乎没有种植庄稼。
新隆村栽种了不少芒果树苗。“芒果耐旱,经济效益也不错,现在村民们都将庄稼改种为芒果了。”村民高正江说,现在大旱,急需用水保苗,“到处找水,用摩托车载,用拖拉机拉,不管用什么方法,首先要保住芒果苗的存活。”
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地里,村民周成银和张林江正用拖拉机拉水浇灌芒果苗,苗窝里的土壤已经干得开裂。“现在正是长植株的时候,缺水长不好。”周成银家种有50多亩芒果,其中新栽种的有40多亩,另外10余亩已经开花挂果,也是急需用水的时候。
“老树已经成活,今年不结果明年结,新树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周成银说,浇一轮水需要10天左右,水是从坡下的一个水坑里拉来的,现在只要看到哪儿土壤湿润,就挖成坑蓄水。
兴建设施 保障生活用水
在连续137天无有效降雨后,日前,攀枝花市正式启动了Ⅱ级抗旱应急响应。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攀枝花市水务局获悉,目前抗旱总投资5500万元,用于打井、抽水、运水、调水和购置抗旱设备等,已在重旱区规划了一批应急水源工程。
据介绍,仁和区平地镇跃进水库抽水工程投资135万元,目前已开工;盐边县红格镇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679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解决红格集镇及周边村社2万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米易县也投入抗旱设备购置资金200万元。
截至目前,攀枝花全市已新建抽水、打井、集中供水工程23处(其中,仁和区21处、西区2处)、应急水池和水窖86处,维修提灌站10座、新建6座,已临时解决5.67万人、2.5万头牲畜饮水问题。目前,旱区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保障。(成都商报 罗本平)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