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成都熄灯一小时 负荷少了3万度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1

  电业局:一小时节电不明显

  截至昨晚10时许,据成都市电业局电力监控数据显示,晚9点正,成都全市用电负荷量为445万度,比前晚448万度,少了3万度。但专家指出,3万度左右的负荷波动很正常,不能说明就是熄灯一小时减少的用电量。

  成都市电业局调度中心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昨晚9点开始,全市的用电负荷的确有所降低。但其实每天这个时候,不少市民都开始入睡、工厂也下班,用电负荷都会降低。在大的电网环境下,两三万度用电负荷的波动,是十分平常且可以忽略的。因此不能将其算作是受了“熄灯一小时”的影响。对于该活动,成都市电业局负责人表示,活动宣传“低碳”生活、提倡生态环保的概念,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活动中实际节约多少电,意义也不大了。”

  ●这样省电

  用电高峰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成都市电业局调度中心值班人员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节约用电。比如:主动缩短空调使用时间,有多台空调的家庭尽量减少空调的开启台数。夏季使用空调时,注意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注意关闭门窗,还可放下窗帘。同时,用电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尽量不使用大功率的生产设备和电热水器、电磁炉、电水壶等

  家用电器。家庭各房间的照明灯、电扇、电视机、电脑、空调等电器在无人的情况下要及时关闭、并拔掉插头,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和电器待机能耗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悦余行实习生鲜菁萱吴小川昨晚10时30分摄影报道。

  SM广场不插电演唱会现场。

  全国124座城市

  “共此时”

  201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

  今年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中国城市有124座。不过一线主流大城市继续缺失,北上广三地官方,只有上海市政府宣布参加,北京和广州官方都没有参加。

  作为首批响应“地球一小时”的城市,位于成都市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西华大学犀浦校区、西南财经大学温江校区等高校,当晚有不少学生以断网、关灯、夜游校园,参加“3·31校园暴走——夜行者”活动来支持“地球一小时”。 据新华社

  声音

  “行为艺术”后

  请行动

  一年中,这一小时格外不同。3月31日晚8时30分,全球6000多个城市、数亿人熄灯关电,“还原”夜色,响应呐喊:“唉,让地球休息一小时吧!”

  把这一活动称为行为艺术,并不过分。就仿佛走在大街上,突然周围的人同时静止不动,什么情况?原来是一些人的行为艺术,主旨是让路人参与并作出反应。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倡议,希望人们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8时30分到9时30分熄灯并关闭电器,以此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根据相关统计,今年参与城市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人熄灯关电一小时,其节约能源、减少发电所致污染性气体排放的实际效果可能杯水车薪,但一小时的黑暗中,人们愈发深切地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都能为环保做出点滴贡献。

  比如想泡茶时,尽量用煤气烧水而不用电水壶,因为后者的碳排放远高于前者。在一段时间内坚持素食也是不错的低碳选择。

  出行也是碳排放的一大来源,如非要出门的话能乘公交就不开车。在油价高涨的时代,将座驾“油老虎”换成一辆更加节能的小车已是不少人的选择。此外,由于造一辆新车会排放数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行车几万公里的排放,这么算下来,坚持开旧车或选购二手车也是不错的低碳选择。

  我们愿,每年的8700多个小时,过得都像熄灯一小时那样充满绿意。 综合新华社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