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云南 >> 正文

洱海保护:让每个人负起责任

Eedu.org.cn 作者:杨文明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5

洱海中的小普陀。

  洱海中的小普陀。施作模摄


  从多次暴发蓝藻到水质总体稳定保持在Ⅲ类,在众多湖泊治理中,洱海一枝独秀。

  洱海治理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要说最大的经验,就是让每个人负起责任来!”这是当地干部的答案。尽管保持、改善水质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但随着全民保护洱海机制的确立和一系列工程措施的上马,洱海正在逐渐走出污染的阴霾。

  保护仍然“压力山大”

  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治理面临重要拐点

  风花雪月,苍山洱海。没有重工业,湖水透明度两米多,洱海保护者却仍喊“压力山大”。为啥?“以前水捧起来就能喝!”

  说这话的是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为了保护洱海,大理州修订《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将洱海保护范围从湖区扩展至整个流域,并成立专门的洱海流域保护局进行统一监管,双廊等洱海周边乡镇也从洱源县划归大理市,一项项大动作,只为“洱海清、大理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生产生活对湖体的侵占及排污,导致洱海污染负荷不断增加。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暴发蓝藻,特别是2003年7、8、9三个月,洱海水质急速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局部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为洱海保护敲响了警钟。

  没有工业,大理城区处理过的污水又未排入洱海,洱海咋会污染?农业面源、农村垃圾、牲畜粪便是主要污染源;到大理双廊等地的游客、上游居民,都可能是污染制造者。

  洱海水质最差的时段往往出现在夏季。稻田耕作需施肥,雨季一来,氮磷等化肥便随雨水进入洱海,转瞬成了污染物。在洱海流域,养牛是传统产业,奶牛产奶多,排出的尿液、粪便不少。以往村民嫌放在家中臭气熏天,大部分堆到街上,少部分施到田里,大雨一冲,牲畜粪便和过量化肥全都涌入河道,进了洱海。等到温度升高,藻类疯长,洱海便容易出现水华。控制不住化肥,处理不好牲畜粪便,洱海污染就难治理。

  由于人口增长,苍山十八溪过度取水,出现季节性断流;双廊等地还没准备好,旅游便突然“火”起来,涌入的游客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原本应该注入洱海的清洁水源,还留下了大量的垃圾、污水,给洱海保护造成极大压力。

  目前,洱海污染负荷增速过快,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绝大多数补给水为Ⅴ类甚至劣Ⅴ类,保护形势向好的同时,难言乐观。“目前,洱海仍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关键转型期,恰逢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拐点",如果稍有松懈,前期治理成果将会前功尽弃,甚至会向中重度富营养化下滑。”段彪说。

  推行网格化管理

  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以往遇到偷排偷倒举报,段彪直冒汗。“政府不作为”的帽子一扣,段彪有苦难言。找到相关商户、企业处罚,老板往往早已逃之夭夭,只剩工人应付:“这事我做不了主,不能签罚单。”如今,一个电话打过去,老板乖乖到派出所签字认罚。为啥?“多亏环保、公安联合执法。”

  洱海治理,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可喜变化。在农村地区,以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没有人为此负责。今年3月份,大理州开始在洱海流域推行网格化管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分片到人,明确责任。

  “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段彪介绍,大理州以入湖河道、沟渠、村庄、农田、道路、湿地、库塘为管理对象,以流域乡镇街道、村委会行政辖区为单元格,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细化分解到全流域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67个村委会和33个社区、29条重点入湖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洱源县副县长龚红松每周还要巡视自己负责的河段,哪段水质出现问题后找哪位乡镇负责人,一清二楚。“州委书记挂钩湾桥镇,州长挂钩双廊镇,县领导挂钩河流,乡镇长负责河段,连门口垃圾、地里的责任田也都有了负责人。”段彪说,责任到人,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洱海保护网。

  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施以来,大理市和洱源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发动53.6万人次,清理河沟262.3公里,收集清运处置生活垃圾7.92万吨,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59万吨,大幅减少了污染存量。

  2014年开始,“洱海保护”成为大理州的开学第一课,全州上千所中小学、40多万名学生同时了解洱海保护知识。“小手牵大手”,大人也不再好意思偷排乱丢。“门前不扫,村里孩子都笑话,每周五孩子们还会到村里的公共责任区捡拾垃圾。”洱源县茈碧湖真梨园村村民李寿庭说。

  责任明确,每个网格管好了,整个区域也就干净了,进入洱海的水也变清了。

  好生态越来越值钱

  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有动力可持续

  不久前,记者来到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看到拉粪车将大理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的牲畜粪便收集站堵了个水泄不通。原来随地乱倒的牲畜粪便,如今成了养牛户眼中的“金蛋蛋”,前来卖粪的吴杨先告诉记者,他家养了20多头牛,去年光牛粪就卖了一万五。“吃饭、娃娃上学都靠卖牛粪。”

  一位公务员感慨,有的农户家中养牛多的,卖牛粪的钱比他工资收入还高。“赶上奶价低时,卖牛粪比卖牛奶还赚钱。”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荣告诉记者。

  实际上,除了牛粪,大理市的垃圾也能卖钱。2012年,一家企业投资兴建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政府按照垃圾回收量给运输、焚烧企业和基层政府发放补贴,垃圾多,补贴也多,以往垃圾随处扔、偷偷倒的现象基本不见了。

  如今,通过经济手段、价格杠杆,洱海流域的垃圾正在变成资源。农民得到实惠,企业有利可图,政府治理了环境,各方都受益,动力足、可持续。

  洱海上游洱源县,茈碧湖旁梨园村。上万株古梨树静等客来,可通村路迟迟未通,靠渡轮进出,颇为不便。不是县里钱不够,而是县里不敢修。“路通了来的人就多,村里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开发很容易变成破坏。”洱源县县长丁洪涛告诉记者,没做好准备,晚点开发也无所谓。

  凭着这股定力,洱源县婉拒了十几家开发商整体开发县域内湿地的计划。“好生态越来越值钱,我们等得起。”丁洪涛说。实际上,尽管禁止发展污染产业,靠着好生态,洱源县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低。

  在古生村,村里排水沟到了洱海边却被堵去路,只能绕一大段远路进入洱海。一路上,水生植物不断吸附水里的营养物质,污水注入洱海时,已变得清澈。“治理面源污染,湿地最管用。为了这片芦苇荡,村民把宅基地都给腾了出来。”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支书何桥坤说,如今全村都停用了化肥,改施有机肥,虽然粮食减产,可粮价提高,收益反而增加。

  在大理镇南五里桥村,没有垃圾池,而且见不到垃圾。到了规定时间,村里的垃圾清运车放着音乐,静待村民自觉来扔垃圾。买清运车的钱,不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是村民自发集资。南五里桥村村支书马武超说:“村子靠洱海,环境好了游客自然来,维护环境的钱自然就能收回来。”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