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战略规划获国际杰出范例奖开全国先河
南方日报讯(记者/曾雅通讯员/唐晓玲吴超黄鼎曦)昨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肯尼亚,而广州,在那里给了世界一份惊艳。在肯尼亚举行的第46届国际规划大会上,广州市战略规划获“国际杰出范例奖”,广州也一跃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该全球规划最高级别奖项的城市。
2000年,广州市开国内大城市先河,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开启了中国的城市战略规划时代。10年来,广州的GDP增长了2.3倍,高密度的老城区人口逐步向外围新区疏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了30%。
大会奖项评审团认为,广州战略规划实践,充分学习和吸收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条件,进行深入的制度创新,广州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模式,值得全世界的发展中城市广泛借鉴,和本届大会主题“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中的世界”契合。规划的鲜明特点可以概括为“独创性、动态更新、前瞻性研究、广泛的公众参与、运用先进技术”。
为做好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广州规划不断开拓中国规划界的“首创”。
2000年,《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提出跨越式发展与适宜居住生活亦适宜创业发展的生态城市战略目标。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广州这座城市舒筋拓骨,成长为建成区近千平方公里、行政区7434平方公里的超级巨人。轨道线和高快速公路引领着城市拓展的脚步,广州从“珠江边的城市”升级为不折不扣的“海港都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州战略规划在国内城市规划界产生广泛影响。在广州之后,先后有200多个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开展战略规划研究,战略规划逐步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文件,开创了中国的城市战略规划时代。广州并没有止步于“首创”,而是不断吐故纳新。通过“咨询—制定—检讨—优化”的检讨自优机制,战略规划的关键词在不断升级:2000年,是“南拓、北优、东进、西联”;2007年,新增“中调”,使城市发展形成“十字拓展”态势;2010年,再次提出为“后亚运”绸缪,从中心城区中整饬5大功能区,强调“优化提升”。
有了战略规划作“指南针”,广州发展成效彰著。2000年至2009年,广州的GDP增长了2.3倍、达到1338亿美元;老城区人口向外围新区迁移过百万;城市空间结构得到重构和优化,初步形成多中心网络型、紧凑而舒展的城市空间结构,2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核心区、13平方公里的员村—琶洲会展金融区、18平方公里的大学城等新发展节点迅速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4%;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从1999年的13.96%提升到2009年的82.34%。今年底,广州全市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11公里,并建成480公里的城市绿道系统。
规划再专业,归根到底要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了解规划、懂得规划、参与规划,与专家联袂为广州的未来绘制蓝图,是广州市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2008年,广州市再次全国首创,邀请媒体与公众代表旁听“规划审议最高权力机构”———规委会的审议全程。时至今日,广州市不仅大小规划一律实行批前、批后公示制度,市民也养成了拿着规划买楼、不满规划即听证的高度参与意识。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