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生态治污 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
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工程,主要是发挥长江引水和湖泊自身的调蓄蓄水作用,从长江直接引水入湖,利用洁净的雨水置换湖水、通过自然高差形成的水力调度等低能耗型式,“引水变活”、“引水变清”、“引江济湖”、“引湖济湖”,优化区域水网。同时,采取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与繁殖场所,再现自然生态天堂。而生态修复工程是实现水环境长期稳定的核心。
“从实际情况看,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不是得到改善,而是在进一步的恶化,污染的范围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近年来这种现象已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地上发展到地下。事实证明,水边盲目修砌石头堤岸是造成生态不平衡,水污染加重,至今仍未被人们认识到的问题。”一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对记者说。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河边和湖边的堤岸都是用石头砌成。这样做法弊大于利:使水边植物无处生长,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让本来负担沉重的河水、湖水,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有关环保人士建议:在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建设中,不要盲目修砌堤岸,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水边多生长植物,生长的越多越茂盛越好。大力发展生态治污,倡导节能减排,是推动武汉市“江湖相济、河渠相连、水质达标、生物多样、水清岸绿、系统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而最终实现“清水入湖、湖水变清、清水入江、健康长江”的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
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记者走访了坐落在湖北武汉磨山脚下的东湖子湖——团湖,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仍保持着原始状态,水边和水中生长的池杉、杨柳、芦苇、香蒲、睡莲、浮萍、水葱、灯笼草、平蓬草等十多种水生植物绵延湖岸6000余米,他们是净化水质、维护生态平衡的元素。这在湖北众多的湖泊中所罕见。原本生长植物的地方,变成了大量石头堤岸,使河水、湖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大大下降。实践证明,水质在轻度污染时,水中植物和岸边植物完全可以净化;一旦水质上升为重度污染,这是就超出了植物的承受能力,不仅不能净化水质,而且水中植物因水浑浊不能产生光合作用会出现大量死亡,只有岸边植物仍能生长。生长植物的土堤岸被盲目地砌为石头堤岸,看起来是个微观经济小事,却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两型”社会建设的大事,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修砌石头堤岸弊大于利是科学合理的推断。环保局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凡是地势平缓、可建可不建的地方,一律坚决不建,保持自然状态,让水边的植物生长得又多又好,利用植物的根系保护堤岸土壤;地势陡峭,少数非建石头堤岸不可的地方,从水边后退30至50公分砌石头堤岸,让水边露出土壤,形成一条湿地,生长大量植物,净化水质;或者在水流不急得地带修砌成网状型堤岸,流出适度空间让水边植物生长;对地势平缓地带的石头堤岸有条件拆除的尽量拆除,恢复植被,促进水边植物的生长;可以借鉴沿海地区保护海堤的办法,在水边布置较大的石头,防止风浪对堤岸的冲刷,保护土壤;对需修建亲水平台应慎重,建亲水平台的地方水边植物无法生长。如确需修建的地段可以考虑留出一条湿地生长植物;对地势陡峭,既不能拆除,又没有留出水边小湿地的地段,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将河、湖中少量淤泥推到石头堤岸边,比水面稍高几厘米,形成一条人工湿地,大量生长植物,为净化水质出力,着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尤其是水环境承载能力作贡献。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武汉86亿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 百万人从中受益 生态水网编织宜人风光 “百湖之城”何时再现水乡美景? 武汉编织大东湖生态水网 6个湖泊将融为一体 生态治污 还清水给城市 大东湖不施粉黛追求“自然美” 1200公里生态水网滋润邯郸一方土 种植物专吃污水 生态治污省钱实用 惠州市志愿者利用自然湿地生态治污技术净化污水河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