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夷陵探索循环农业新模式
本报武汉5月3日电(记者张志峰)养猪场旁边建沼气池,修水冲式厕所,养殖粪便用来生产沼气,肥水和沼渣作柑桔树肥料,每年增收1万多元。这是家庭农业生产小循环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雷家畈村杨文虎带来的效益。近年来,夷陵区以争创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为目标,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内循环、企业小循环、农户微循环,探索循环农业新模式。
目前,夷陵区有柑桔35万亩,年产柑桔40万吨;茶叶17万亩,年产突破1万吨;生猪年出栏90万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进入全省优势板块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夷陵探索出多种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即以农作物共生互利为基础、间作套种为内容的精细农业模式;“猪—沼—作物”、“桔(茶)园—山地鸡”、“稻—虾连作”等立体开发模式;农业用水减量化和农药化肥减量化模式;“种养加”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等。
在夷陵农村,“猪—沼—作物”是最常见的循环农业模式。农户将养猪场产生的粪便等收集后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照明等生产生活,沼液、沼渣用作无公害种植基地的有机肥。这样减少了废水排放,保护了周边的水资源。
夷陵还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节药、节力为重点的“五节”技术,有效提升单位土地生产效益,精品桔园亩均产值5000元,桔子零售价最高达到每个5元;高效茶园名优茶占七成以上,亩均收入8000元。
企业小循环培育出知名品牌。该区实施“亿元龙头”培植工程,重点扶持以稻花香为龙头的粮油加工循环企业,以京都奶牛为龙头的养殖循环企业,以萧氏集团为龙头的茶叶循环企业,以晓曦红为龙头的柑桔循环企业,以昌伟农贸为龙头的畜牧循环企业。稻花香集团以绿色、有机食品为核心,大力推行“绿色种植→精深加工→下脚料加工→规模养殖→有机肥生产→绿色种植”的五级循环生态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16亿元猛增到去年的55亿元。以稻花香、萧氏茗茶为代表的中国驰名商标放大了示范效应,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知名商标13个。
农户微循环美化了生活。在夷陵乡村,废弃垃圾变为新能源,农户用沼气做出香喷喷的米饭。该区推进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路灯亮化、卫生节能净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10个,70%的乡镇实行垃圾集中处理,30%的建制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