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聚焦“绿色超级稻”
新华网武汉9月24日电(记者俞俭)第十三届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22日至24日在武汉举行,中国、韩国、法国、美国等16个国家的400名国际水稻研究专家学者参加,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的“绿色超级稻”深受关注。
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水稻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其水稻遗传改良团队近10年来,在现有“高产、优质”水稻的基础上,用分子设计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等诸多手段,研究培育“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牵头承担863计划重大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中国多个水稻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开展新种质的创质和新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一批具备抗病虫、节水抗旱、养分高效等“绿色”特性的新品种或品系。
据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共成功分离克隆了控制水稻产量、品质、抗旱、抗病、杂种优势利用等性状共120多个重要功能基因,其中围绕绿色超级稻目标申请基因发明专利54项,获得授权基因专利28个,是国际上克隆作物基因最多的单位之一。近几年来,“绿色超级稻”已在湖北、广东、广西,安徽,四川等地累计推广应用4000万亩。
2003年,首届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在上海召开,先后转战美国、欧洲、南美、印度等,时隔12年又重新回到中国举行,成为世界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李明小组揭示金丝猴起源和演化历史 首个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完成 藻类基因组有望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科学家首次公布西红柿基因组 国际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治理工程三门启动 我国诞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科学家揭示水稻育性恢复机理 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揭牌 两院士领衔 世界水稻起源地应在常德 苏州水稻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 我国专家破解水稻抗虫世界难题 日本科学家解读基因组发现珊瑚起源于约5亿年前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