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将“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从3月6日在济源召开的全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评审会上了解到,《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正式印发,通过构建全省生态公益林监测网,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将“看得见”、“摸得着”。
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主任袁其站说,通过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林木对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修复方面的贡献,客观反映公益林建设成效,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绿色GDP核算等提供科学依据。
位于黄河小浪底工程北岸的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拥有林地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7.8%。该林场于1999年启动建立了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监测数据显示,仅涵养水源一项,该林场每年就达26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库容。
这只是生态公益林强大生态效益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我省现有生态公益林2411万亩,去年我省启动了生态公益林效益监测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和森林植被类型,规划生态公益林监测站10座,对不同山系、不同森林植被区实现了全面覆盖。依照《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方案》要求,今后将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公益林进行效益监测。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