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南 >> 正文

株洲环保产业将助清水塘工业区“脱胎换骨”

Eedu.org.cn 作者:浪波 荷露    资讯来源:株洲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8

   核心阅读:

    清水塘工业区是我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这里,也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一块硬伤。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环境污染整治,该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为代表,目前,我市正探索通过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建设,实现重化工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环保人士断言,综合整治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完成之后的清水塘工业区环境,将用“脱胎换骨”来描述。

污水处理厂有效促使水质逐步好转
 污水处理厂有效促使水质逐步好转

      清水塘污染   无法回避的环保硬伤

    清水塘工业区位于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紧邻湘江,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重化工工业基地,随着时间的积累,这里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我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工业区内共有100多家排污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就有27家,冶炼企业15家,建材企业16家,机械企业10家。区域内的火力发电、有色冶炼、化工三个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89.5%,火力发电、化工行业的烟气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77.9%,水泥行业粉尘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87%,化工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的69.4%。

    清水塘工业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曾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市也因此在2004年、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通过整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大为改善,但长期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土壤和水体恶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依然积重难返。曾经有人断言,清水塘的污染现状不改变,“两型”社会建设就不可能完全成功和圆满,株洲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努力和愿望也将落空。

    壮士断腕    标本兼顾治理污染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宁可GDP少增长几个百分点,宁可其他方面过点紧日子,也要千方百计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将一个环境优良的株洲还给市民,留给子孙”…… 对清水塘地区的污染状况,市委、市政府直面现实,不避矛盾,态度坚决。

    2004年,我市组织编制了《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决定》,开始了壮士断腕般的整治行动。

    为加强清水塘工业区末端污染源治理,几年来,我市投入20多亿元治理污染和实施循环经济项目,限期治理重点污染企业20家,推广清洁能源96家,先后完成株洲冶炼厂总废水扩容改造、铅烟气制酸、老渣场废渣综合利用、外渣场环保整治,株洲化工厂硫铁矿制硫酸水洗改酸洗、钛白废酸回收、总废水治理等253项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华银火电公司投资3.29亿元,给发电机组配备烟气脱硫设施,脱硫率达98%%以上,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近3.8万吨;投资10亿元的霞湾港水变清一期工程,有效促使霞湾港水质逐步好转;同时建设建成了智成总废水处理、6家硫酸锌企业配套回收铟生产线、含镉废水处理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污染治理中,我市注重通过技术改造从生产工艺过程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株冶通过对铅、锌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较大幅度地削减了废气和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来源。株化硫酸生产线水洗改酸洗工艺改造、采用低砷原料、低汞触媒等技术,较大幅度地削减了砷等重金属污染排放量。

    同时,我市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业。几年间共依法关停清水塘区内污染严重企业或生产线近30家(条),消除了一批重金属污染源。

    环保产业   根治污染增添新力量

    2007年,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的同时,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的批准。2009年,省政府确定“打造千亿环保产业集群”的宏伟发展目标,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又成功跻身六大核心环保产业园区之一。
在清水塘工业园区,《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和《株洲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规划纲要》向我们展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人居和谐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依照“两型理念、循环要求、清洁标准、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要求,清水塘国际环保产业园将积极发展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环保装备制造业,引进国内外尤其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和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将着力打造“两中心三基地”,即环保技术创新及服务中心、绿色能源配送中心;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新型环保产品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

    在未来3-5年时间,产业园将通过与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个集环保装备、环保技术与产品研发、实验、生产、推广和认证于一体的国际化环保产业园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为我市重化工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我市循环经济工业区构建新的经济发展体系。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