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到2018年恢复江豚栖息地
开展百湖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被列为“511”重大项目生态环保类的第一个。这项工程重点对区域内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96个湖泊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保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主要建设内容为湿地恢复与治理、湿地基础设施建设、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宣教设施建设以及湿地保护管理工程建设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设立洞庭湖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植被补植补造等措施,恢复植被种类和植被群落,对珍稀湿地动物江豚、中华鲟、白头鹤等栖息地进行修复。要修复重建已破坏的重要候鸟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珍稀鱼类重要产卵区,洄游通道及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到2018年,江豚、中华鲟等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要达到基本恢复。
与此同时,区域内还将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20-30米,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两旁5-10米,县乡道路线路有条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形成生态廊道。
计划到2016年,新增绿化总面积6万公顷,湖区绿色生态廊道比例达到80%,2018年实现连绵山体、主要江河两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等重点区域生态廊道全覆盖。
此外,还要实施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工程等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质改造一批城区污水处理厂,加快实施农村河道清理。
到2016年,90%的城乡河道水质标准达ⅲ类以上,区域内所有县城建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梁美兰实习生付帅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建立洞庭湖区生态补偿机制 武汉6高校学生踊跃参加“保护江豚”校园宣传 金山湖能不能给江豚一个温暖的家? 九江都昌将建设全省首家江豚实验基地 气候变暖加重洞庭湖区防汛抗旱压力 非法捕捞花样繁多 洞庭湖面临生态危机 赣江再现死亡江豚 四地志愿者穿越洞庭寻访江豚 把脉“地球生态癌症” “寻访江豚,穿越洞庭湖”见证洞庭生态活动起航 湖南政协委员建议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江豚之殇惹人流泪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