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正文

气候变暖加重洞庭湖区防汛抗旱压力

Eedu.org.cn 作者:刘文静    资讯来源:中国天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5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孟浩然诗句中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泊。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它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气候变化在洞庭湖萎缩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影响?又给湖区的防汛抗旱带来了什么变化?当地又该如何应对?带着忧虑,“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湖南”考察团来到了洞庭湖畔,访问岳阳市水务局,并走进了扼洞庭湖贯通长江的重要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

  “八百里洞庭”缘何干旱 降水偏少且不均为主因

  以水资源丰富闻名的洞庭湖也需要应对旱情,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在岳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固华的解释下,我们才发现洞庭湖区的干旱正是气候变化的一大影响表现。

洞庭湖之殇 气候变暖加重湖区防汛抗旱压力
岳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固华回答记者提问(关禺 摄)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以来,洞庭湖区降水呈现偏少的特点。以洞庭湖区的岳阳市为例,2003年到2012年,当地年平均降雨量为1313.5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少9%。

  “降雨偏少导致岳阳市连年发生旱灾,除了2010年和2012年以外,有8年都出现了夏旱或夏秋连旱,每年受旱面积超过100万亩,有6年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3亿元。”刘固华说。

  除了降水偏少,气候变化背景下,洞庭湖区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导致旱涝急转,灾情加重。刘固华提到,“像岳阳市2011年1至5月平均降雨292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5%,但到了6月份又降下319.3毫米的雨,偏多42%,差异巨大。”

  此外,刘固华还告诉我们,洞庭湖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面积锐减缺乏抗旱水源、上游来水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地改造等因素也是洞庭湖区干旱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加剧湖面萎缩 防汛抗旱压力凸显

  受全球变暖影响,洞庭湖区近年来频繁发生干旱,干旱不仅使湖泊面积缩小,更给农副渔业发展、湿地生态平衡带来威胁,同时雨季的洪涝灾害也让这个鱼米之乡蒙受重大损失。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泊,洞庭湖的萎缩也让防洪抗旱压力进一步凸显。

洞庭湖之殇 气候变暖加重湖区防汛抗旱压力
城陵矶水文站枯水期的警戒水位线标尺(关禺 摄)

  为了探寻气候变化对洞庭湖防洪抗旱的具体影响,24日考察团走进了扼洞庭湖贯通长江的重要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它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流域已有135个水文站之一,又是洞庭湖的控制站,在防汛测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站在通向城陵矶监测室的栈桥上远眺,只有低处的水位标尺只被淹没。水位监测设备显示当时的水位是23.939米。从时间上讲,现在应该是丰水期。但事实是“丰水不丰”。

洞庭湖之殇 气候变暖加重湖区防汛抗旱压力
水利部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阳分局局长陈建湘讲述城陵矶水文变化(关禺 摄)

  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水利部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阳分局局长陈建湘告诉我们,根据洞庭湖水文监测分析,这些年来湖区的降水年际分布不均越来越明显。

  “降雨多的时候比如去年,7月中旬到8月初受强降雨影响,洞庭湖区发生近十年来水位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洪水过程,当时城陵矶水文站的最高水位达33米,超警戒水位时间达20天,防汛形势一度紧张。”陈建湘说,但再往前推一年,却是降雨明显偏少的年份,2011年4至5月,洞庭湖区水位持续偏低,城陵矶水位在21.5到23米之间变化,一直比历史同期偏低3到4米,当时甚至出现了1968年以来同最低水位,卫星遥感监测到洞庭湖面积仅361平方公里,处于湖区的华容、君山、湘阴等地旱情最为严重,沿线的抗旱机埠都没法抽水。

  湖区面积的萎缩,直接导致了抗旱水源缺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而随着极端天气增多,湖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急转明显,洞庭湖区的防洪抗旱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应对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成为当地政府极为关心的问题。

  在我们采访的岳阳市水务局中,副局长刘固华提出了加强洞庭湖区堤防工程建设、加快蓄洪安全建设、加快河湖疏浚及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排涝工程及蓄水工程建设等举措,“气候变化对洞庭湖区防汛抗旱带来的影响已经较为明显,希望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影响,并且为应对不利影响尽一份力。”(文/刘文静)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