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节约型社会:促能源业变革

Eedu.org.cn 作者:李银    资讯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4

    专家认为,让价格刺激技术进步才能突破能源供给瓶颈。本报记者吴伟洪摄

  2005备忘

  “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于2005年11月末在北京举行。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此会上表示,国家正在考虑对矿产资源开征暴利税,并已经完成了整个运行方案设计。此语一出,激起层层涟漪,社会反响强烈。

  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区间振荡,尽管在年末曾回落到每桶55美元,但再回到从前的每桶20美元已经无望。因而,专家们认为“高油价时代”正悄然到来,它将对全球整个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面对高油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的中国,从能源安全的战略角度来看,不得不修订国家有关能源生产与消费政策,力图适应架构未来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

  资源税、暴利税、燃油税,将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它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节约型社会搭建筋骨框架。

  关键词解读

  2005年,涨价,又见涨价。

  广州市物价局2005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广州市将实行阶梯水价;涨价的理由是促进节能。

  在中国煤炭企业纷纷为“黑金(价格)不金”大呼冤枉、为煤炭价格放开欢呼时;在汽油零售价涨了又涨时,在上网电价出现上涨趋势时;三大石油巨头却齐声为国内天然气的低价叫屈。2005年11月底的“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2005”论坛上,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一致表示,近年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而国内气价却一直在低端游走,应该适当调高价格。

  能源和资源短缺之时,涨价是政府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但是,对于富有人群,简单的涨价几乎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毫无疑问,如何通过价格杠杆调控社会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费,这是考验政府执政水平的一道命题。能确定的是,高油价时代带来的节能理念,其实意味着一连串能源产业变革的开始。因为,“节约能源”已被提升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

  价格刺激替代品产生

  围绕中国能源工业的机遇与挑战、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与循环经济、电力体制改革、未来能源战略展望等前沿话题,2005年5月24日-26日,业界权威人士云集第八届科博会2005年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问题上持悲观态度是没有依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能源战略要让价格起作用,价格变化刺激的技术进步将会突破能源供给瓶颈。

  新时期能源战略必须解决节约、增加供给(包括利用国际能源)、优化结构环保等问题。在刘世锦看来,由于能源价格太低,不能反映能源稀缺状况,所以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能源浪费和误置现象。其次,能源浪费和相关污染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必要管制不到位。能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型产品的推广,能源开采、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能源生产和消耗所产生的污染等问题都需要政府管制起作用。

  这是价格“主升派”的观点。价格将带来明显效果,一方面可以增加供给,近年来煤价上升就刺激供给;另一方面促进节约,刺激替代性产品,例如石油涨价后“煤变油”、煤化工等替代性产品有赏肌?/p>

  实际上,高油价时代已经改变了许多企业的思维。比如,上汽股份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同签署“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实质性推进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上汽股份抢先将“新能源牌”一一摊开,显示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热潮正逐浪升高。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否加紧发展能源技术、突破能源瓶颈,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战略远见和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考量。

  新能源发展以节能优先

  专家认为,价格上升,中长期内还将刺激基础性新能源的研发和突破,而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关注范围之一。“中国的未来必然要走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某论坛发言时如此强调。

  2005年12月1日,BP太阳能宣布,将与新疆新能源合资建立碧辟新能源有限公司。BP进入中国的时机拿捏得很准。国家正在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以鼓励利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再生能源发电。即将出台的政策,一是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构建销售网络,中国石油、电力巨头必须收购这些网络销售的产品;二是实行配额制度,在总发电量中必须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定比例。拟出台的方案,对包括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发电电价将给予优惠,并对相关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其实,不仅是中国,全球都在寻找新能源解决方案。

  周大地指出,中国的能源战略要解决13亿人民的发展问题,要为全体人民提供高效清洁充分和经济的能源服务,要明确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方针。改变只重视供应,轻视对能源需求合理性管理的传统做法。

  据悉,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6000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总供应量将达到1亿吨标准煤。

  代表性事件

  广东爆发“油荒”

  2005年7月下旬以来,广东汽油供应一直偏紧,8月中旬,广东全省出现了汽油供应紧张的现象,尤其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9月初,更因台风“泰利”、“彩蝶”的影响使加油站前排起“长龙”。

  石油公司的解释是,广东各城市加油站布点不均衡,且有不少加油站不属于两大集团直接经营,造成大批车辆集中到两大公司属下的油站加油,引起“排长龙”现象。有关政府部门亦否认“油荒”说法。

  “油荒”事件固然与国际大背景有关,但更多的是国内垄断集团利用国内外差价将油倒到国际市场谋利,有蓄意控制供应、恶意制造事件之嫌。此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国家减少了成品油出口,两大石油集团大力收编加油站,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利益集团独特的“院外游说”方式,向国家发改委施压以达到提价之目的。

  石油企业则认为,我国广东等地出现所谓“油荒”,客观上是由油价“倒挂”造成的。国内炼油企业出现炼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使炼油企业尽量减少炼油量,造成成品油短缺。因此目前国内对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很高。

  而2005年12月底,中国石化(600028)公告称,由于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并长期处于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中央财政将给予集团公司一次性补偿100亿元。其中,中国石化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一次性补偿94.15亿元,此项资金计入其2005年利润总额(税前利润),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补贴,又引发了垄断性企业应该让利于民的呼声。

  《可再生能源法》出台

  2005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获批准,将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之配套的措施和办法也将很快出台,可再生能源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胡润青认为,我国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经济可开发总量4亿千瓦,居世界首位。陆上可开发的风力发电量达2.5亿千瓦。太阳能资源丰富,2/3陆地年日照超过2200小时。

  《可再生能源法》将实施分类电价制度,以减少审批程序,明确市场投资回报,促进投资者进入,限制不正当竞争。电价水平的确定方式为,按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的政府定价和招标电价。进入城市管网的可再生能源热力和燃气的价格也按有利于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法规出台后,外资巨头陆续有动作。GE能源公司要在中国打造一个全球水电设备制造中心,于2005年10月28日投资7983万美元,在萧山建成美国通用电气亚洲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此外,西门子、阿尔斯通、三菱重工等公司也都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抢占中国核电、水电及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电设备制造市场。

  建筑节能标准实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清泰公开呼吁,建筑领域应从设计、选材等方面着手,降低采暖、空调、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巨大耗能。

  2005年7月1日起,我国首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但是,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一标准能否得到有力执行表示担忧。可以引为佐证的是,从1996年我国第一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实施以来,仅有不到20%的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或达到了节能标准的要求。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工程建筑标准的管理体制,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提供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燃油税、暴利税将开征

  2005年,因为高油价与油品紧缺的带动,燃油税、暴利税和资源税等话题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2005年7月,国家主管财政和税务的两部门终于“亮剑”,相继上调了部分省市煤炭、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税额,这其中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由原来的8元~30元/吨调整为14元~30元/吨。此次联动调税,是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调整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被媒介称为“十年磨一剑”。

  据悉,政府可能将在2006年出台调高石油资源税的政策,其具体税额将从目前的每吨原油最多征收30元,上调到每吨征收60元,幅度达到100%。

  而对于2006年什么时候推出暴利税,目前尚未有一个具体安排时间表。据悉,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加快这方面的工作。

  更让人关注的是,2005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一份专项研究报告。称中国“已经制定征收汽车燃油税的方案”,并将在不久于国内公开推行实施。由此迹象表明,千呼万唤的燃油税终于要揭开面纱。但直到2006年1月,仍不见下文。

  老税要新征,虽然仍需时间,但2005年开了一个好头。

  撰文:本报记者李银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节约型社会,能源业,变革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