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眼”观鸟也清晰 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5月将开放
“东滩湿地游客激增,鸟踪难觅”,“导游高举小旗、开着喇叭呼喊,惊吓到栖息在东滩湿地的鸟”……第29届爱鸟周之际,记者从崇明获悉:为了让游客更好地观鸟,又不影响滩涂鸟类的正常活动,目前东滩湿地大堤外围已启动建设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工程预计在5月底竣工,届时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后,大批游客慕名到东滩参观,最高日客流量达2.1万人次。“由于免费开放,东滩湿地里大量游客竞相通过木走廊,进入数十米深的芦苇荡内拍照留念,看到的都是人头,根本看不到鸟儿。”市民沈先生日前和家人驾车到东滩游览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据东滩湿地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游客数量激增,现在湿地里出现的白鹭和野鸭数量明显减少,鸟儿白天都不敢出来,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出来觅食。
3月末和4月份,是北迁涉禽的迁徙高峰。3月18日,调查人员在调查水鸟迁徙时发现少量大滨鹬、斑尾塍鹬等涉禽,“这说明从澳大利亚等南部地区飞来的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崇明东滩。”保护区负责人介绍说,为更好地保护东滩鸟类、服务即将到来的世博会游客高峰,保护区启动了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标本馆、远程观鸟馆、静态展示馆、休息厅和木栈桥、木平台等观鸟辅助设备设施,场馆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基地将通过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形象化手段,向公众普及湿地和鸟类保护知识,鼓励公众参与保护。
在远程观鸟馆,保护区还特别设置了“电子眼”:游客不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就能在馆内接通野外电子监控系统,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利用滩涂上的高清摄像头,实时观看野鸟活动情况。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是否会影响东滩生态环境?保护区负责人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65.92平方公里,是鸟类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管理的区域。平时游客肉眼所能看到的保护区的缓冲区,它以芦苇群落为主要特征,是核心区的天然屏障。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在保护区中部外围缓冲带内侧,距核心区边界较远,加之基地采用分馆建设,建筑形态也采用全木质结构,不会干扰和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目前,保护区志愿者科普讲解员队伍筹建工作也已展开,在世博会期间,将为游客提供讲解等各种志愿服务。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