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生态好转 大熊猫、金丝猴活动频繁

Eedu.org.cn 作者:张志华等    资讯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4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保护区生态均受到重创。经过两年的努力,保护区内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及抗震加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保护区的核心区范围内,大熊猫活动频繁,大熊猫食用竹生长良好。其他伴生动物金丝猴、羚牛等活动也趋于正常。

    3000万支持重建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全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51种。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辖区内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02只,约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0%。“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与汶川相距仅250公里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也未能幸免,其中有3.5万亩野生动物栖息地因震受损,致使境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所幸的是截至目前在保护区内并没有发现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死亡情况。

    2009年,中央财政向保护区拨付专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000万元支持保护区重建。

    5月7日,当记者走进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院内时,看到加固维修后的大楼在满园绿树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华梨告诉记者,“5·12”特大地震两周年来临之际,在保护区全面开工建设的5个大项21个小项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其中对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白马河保护站、刘家坪保护站、碧口保护站房屋及基础设施维修加固工作已经结束,丹堡河保护站迁址新建项目即将完成主体工程。林区道路、林区桥梁维修工程大部分已完工,通往各个保护站的道路完全畅通。

    另外,保护区在地震发生后的两年时间内,在刘家坪保护站辖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地域成功封山育林0.5万亩,为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安全平静繁衍生息创造了新的条件。

    保护区里的“小黑”

    提起汶川地震,保护区管理局内的很多工作人员都会想到“小黑”。原来,“小黑”是地震当晚被救回的一只小黑熊。

    2008年5月12日晚11时许,白马河保护站附近的老百姓向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反映称,他们发现有一只小幼熊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山沟口。管理局得知消息后当即组织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紧急前往施救。1个小时后,小黑熊被安全救回到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救护中心。“当时‘小黑’出生还不满两个月。”野生动物驯养救护中心主任袁明告诉记者。

    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袁明对小黑熊特别疼爱,他把小黑熊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并给小黑熊起名为“小黑”。袁明说,“小黑”已经两岁了,他们打算将“小黑”送到位于邱家坝的大熊猫驯养基地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机会成熟后他们就会将“小黑”放回山里。

    自由自在的大熊猫

    两年来,大熊猫的生存状态是保护区所有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事情。自“5·12”特大地震后,保护区管理局已经组织百余科技人员先后近20次徒步进入大熊猫栖息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

    到目前为止,保护区组织7个保护站同时展开的最后一次调查监测是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进行的,调查发现大熊猫痕迹点47个,采集到了342份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信息。调查中还发现了羚牛、金雕、藏酋猴、苏门羚等伴生动物实体。同时,技术人员看到调查区域内大熊猫主食竹缺苞箭竹生长良好。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熊猫生活状态良好,年龄结构正常,种群结构稳定,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扩大至碧口保护站的碧峰沟和李子坝一带,刘家坪保护站辖区大熊猫痕迹密度有所增加。

    在丹堡河保护站院内,工作人员韩波特意让记者看了他们做监测时捡回来的新鲜大熊猫粪便。这些粪便呈橄榄形,其中有很多没有消化干净的竹子。韩波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年初在保护区内做日常管护时,还在阳山河沟内发现了大量成群奔跑的羚牛,这是他到保护站工作10年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那么多羚牛出现在核心保护区边缘地带。

    管理局科研科科长杨文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保护站附近的老百姓时得知,白马河保护站、碧口保护站等附近的老百姓在深入保护区采集药材时,都曾从远处看到过大熊猫在竹林周围活动。管理局工程师滕继荣告诉记者,保护区内的竹林面积达6万多公顷,虽然在“5·12”特大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但经过两年的恢复性生长,竹林面积基本与地震前保持平衡,完全能满足大熊猫采食的需要。(记者 张志华 鲁明 见习记者 郭朝飞)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