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珍稀鱼类驯养救护中心运行
华西都市报讯(刘龙泉记者何文宗)记者昨日从宜宾长宁县获悉,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已在长宁县龙头镇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对受伤、搁浅、误捕、罚没的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进行救治、暂养、驯养和放流。
长江上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是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三峡办共同出资兴建,占地60亩,总投资2500多万元,是以白鲟、长江鲟、达氏鲟、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以及长江上游的其他66种珍稀特有鱼类为保护对象的公益性项目。
在驯养救护中心,记者看到,在救护中心分布有救护池、救护车间、小鱼繁育池、综合楼、污水处理池、标本馆等大、中、小鱼池105个,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水池中清理水面漂浮物,护养已经放进鱼池的珍稀鱼类。
长宁县水务局副局长肖勇介绍,该中心按照农业部、三峡办和四川省水产局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目前对救护中心已进行试运行。中心还喂养了达氏鲟、江团、中华倒刺鲃、胭脂鱼、青鲌、岩鲤、南方大口鯰、黄辣丁等8种珍稀鱼类。
下一步,中心将引进珍稀鱼类,进行人工培养和繁育,对长江及其支流中受伤的鱼类进行救治和放养,推广普及珍稀鱼类的科研科普知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对保护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的珍稀特有鱼类,恢复自然资源,保护物种延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长江珍稀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在四川宜宾建成 长江珍稀鱼类保护研究中心成立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