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熊猫”白鳍豚多年未现身 或已功能性灭绝
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我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已基本完成。这次调查运用了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对我省湿地资源最全面、最准确的一次调查,不过,一直备受关注的白鳍豚在调查中依旧没有“露面”。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是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的一次全国性湿地资源调查,2011年全面启动调查工作。我省现有湿地总面积约291.9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21.0%。调查显示,我省各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明显。目前已经有国家重点湿地5处,包括扬子鳄栖息地、石臼湖、巢湖、升金湖和太平湖。目前,这五处国家重点湿地正在进一步确认中,升金湖也正在积极申报国际重点湿地。
但调查也发现,天然湿地功能退化情况明显,非常值得关注。而此前也曾报道过,由于湿地功能退化等原因,在我省越冬栖息的候鸟数量出现下降趋势。
这一次的湿地资源调查也对我省的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了摸底。在我省湿地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9种,包括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扬子鳄、白尾海雕、白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等知名“国宝”。另外,我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湿地植物共有7种,莼菜、中华水韭、水蕨、野大豆、莲等此次都有发现。
很遗憾,在这次调查中没有发现我省野生动植物的“新成员”。不过,有些“国宝”发现了新的地理分布。比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发现了新分布。此外,在宣州区新田镇等地,也新发现了野生扬子鳄栖息。
但在这次调查中,多年未见的白鳍豚依旧没有现身。据了解,白鳍豚曾经生活在包括我省在内的我国长江流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但在近年来多次野外调查中,白鳍豚已经多年没有发现。这次湿地调查为了确保准确性,将全省湿地分片,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分别组建多个重点湿地调查队,但在持续数月的调查中,依旧没有发现白鳍豚的踪影。省林业厅相关专家认为,白鳍豚有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记者刘媛媛)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