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的“幸福家园”
滇金丝猴在觅食 唐丽娜 摄
郁郁葱葱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唐丽娜 摄
云南网讯(记者 唐丽娜) 在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滇金丝猴。它们群体而居,生活在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它们有着一张酷似人类白里透红的面孔,还有一对美丽的红唇。
滇金丝猴的家庭生活:“一夫多妻”制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国宝”。 滇金丝猴的数量极其稀少,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等地的高山森林之中,全部的野外种群数量仅为2300多只。
滇金丝猴体型粗壮,身上的毛又厚又长,背部和肩部的毛长可达150毫米,臀部的毛长可达250毫米。一只成年大公猴体重可达30公斤,几乎是雌性的两倍。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短,一般在20年左右。滇金丝猴猴群通常由15到20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似乎是一个自治的单位,若干个家庭形成一个族群,数个族群合在一起形成整个猴群。
滇金丝猴的家庭大多是由一只公猴,三到五只甚至更多的母猴及其子女组成,每个家庭都有一只强壮的公猴担当保护任务,它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准备驱逐来犯之敌。据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局长钟泰介绍,滇金丝猴在日常的列队里面,也是讲究规矩的,站在公猴后面第一位的往往是公猴的“正式妻子”,离公猴距离越远的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就越低下。
滇金丝猴的守护者
在云、冷杉树上附生的松萝是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由于松萝的生长十分缓慢,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才能自我更新,因此,猴群就像游牧民族一样,为了寻找新的觅食地,有时需要迁徙10到20公里的距离。由于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海拔地区,再加上松萝营养成分很低,滇金丝猴的生育率很低,大约每三年才生育一次,这么低的生育率使它们很难自我恢复,对它们的保护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杨荣是保护区内救护站的工作人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走遍保护区内的大山,利用望远镜观察这群滇金丝猴每天的生活,他会跟踪它们,有时一走就是几个山头。“我现在没有孩子,就把它们当做自己孩子看待,看到它们生病的时候,是非常难过的”, 杨荣说。
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李延鹏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也呆了两个年头,一年大约十个月时间是在这里做滇金丝猴的疾病与健康研究,今年年底他就要离开这里,“走的时候,我会把我这两年对滇金丝猴疾病与健康监控和防治的研究方案留在保护区,让管理人员更好的看护它们”,这位来黑龙江的26岁帅小伙看着山上那群可爱的“精灵”们说。
后记:
去年10月1日,位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公园总面积334平方公里,集生态保护、科研与旅游为一体,设有滇金丝猴救助中心,并有专门护林员定期监控和投食,让这些可爱的“精灵”得以幸福地生活。
记者参观完保护区准备回驻地时,在山腰上遇到了正准备上山看滇金丝猴的广东游客,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分局局长钟泰停了下来,他让游客改天上午再上山,因为今天时间已晚,不是观看金丝猴群的最佳时间。回到车上,钟局长对我们解释说:“如果每天上山看猴的游客太多,会吓到它们的。所以最好在早上上山看猴”。
新闻助读:
截止2011年底,云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56处,面积286.63万公顷。全省105个森林植被类型和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主要保护对象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据统计,全省约57%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约36%的寒温性针叶林、约15%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约15%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6%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保存,全省37个主要高原湖泊有10个被划为保护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香格里拉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幸福生活” 西藏滇金丝猴总数达600多只 占全球总数四分之一 探访香格里拉滇金丝猴“王国” 全球首个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在维西县开园 云南十月开放白马雪山濒危滇金丝猴展示区 云南藏区滇金丝猴生存环境良好 数量迅速增加 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保护滇金丝猴 6万元见效 “物种保护宣传日”为滇金丝猴月画上圆满句号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