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普氏野马是自然遗产”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兰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5

  9月4日,北京林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微生物系主任、教授胡德夫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胡德夫说,敦煌普氏野马的试验性放归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次放养的7匹普氏野马在两年的时间内不但适应了敦煌西湖保护区的环境,而且还成功繁育了下一代普氏野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普氏野马的放归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毕竟首次放归的野马群落只有7匹,要是将来发展到更多的时候,是否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这还不得而知,毕竟这是一项长期的科学研究。目前,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西湖保护区存在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从“引哈济当”到保护区内禁牧,清理上万只放牧的羊群,这些工作的完成为普氏野马、野骆驼等的生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相信普氏野马能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胡德夫还说,普氏野马在敦煌的两次放归,这仅仅是研究工作的开始,不能说一经成功放归就万事大吉了。普氏野马这种典型的草原物种,在敦煌西湖这种荒漠化地带能否长久地生存下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相对于丰茂的草原环境来说,敦煌西湖保护区的草水等生存环境略显粗糙,放归的种群能否长时间繁衍,取决于我们的后续保护、监测和研究。普氏野马是我们的自然遗产,敦煌是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而这些珍贵遗产的保护都离不开更加珍贵的水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研究普氏野马,重要的是保护它的栖息环境和珍贵的水资源。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